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95218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上博简《民之父母》“而得既塞于四海矣”句解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博简《民之父母》“而得既塞于四海矣”句解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民之父母》简6~7(下引简文均使用通行字):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而得既塞于四海矣。其中“而得既塞于四海矣”句,整理者已指出《礼记·孔子闲居》作“志气塞乎天地”,《孔子家语·论礼》作“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简文“得既”跟传本“志气”相当,很容易引致误解,需要加以辨析。整理者未明言“得”与传本“志”的关系,“既”则释读为“气”。现所见论着或释读为“德气”,谓“简文‘得气’即‘德气’,……‘得气
2、’与‘志气’之异,乃传本不同”;[i]或释读为“志气”,谓“‘得’与‘志’声韵均合。典籍往往可以通假”;[ii]或释读为“得(志?)气”。[iii]虽然对“得”字的释读有分歧,但将简文“既”从整理者释读为“气”则无异辞。整理者又引《孟子·公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跟简文相印证。庞朴先生并进而提出:本篇简文“谈五至、三无、五起时,所孕含的志气说,正是孟子浩然之气说的先声”,简文中“这些个‘志’字和‘气’字,特别是它们
3、能‘塞’于四海和四方的提法,若对照着孟子谈浩然之气的话题来读,便显得十分清楚而明白,顺理又成章;二者的源流关系,也一目了然,无所隐藏。”[iv]按:本篇简文讲到“气”的有“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声之乐,气志既从”;讲到“塞”的有“无声之乐,塞于四方”,“无体之礼,塞于四海”。除去待讨论的“得既塞于四海”句,简文并没有其它真正讲到“气”或“志气”“塞于四海”或“塞于四方”的文句。因此,对简文“而得既塞于四海矣”句的解释,还直接关系到将简文跟《孟子》所讲“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
4、”相联系的说服力问题。我们认为,“而得既塞于四海矣”的“既”当如字读,释读为“气”不可信。下面略加阐述。整理者没有提到,文首所引几句简文,其在全篇中的位置,跟传本是不同的。《礼记·孔子闲居》和《孔子家语·论礼》均位于讲“五至”之后,简文则位于讲“三无”之后。为清楚起见,不妨将它们都引在下面来看:《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子夏
5、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孔子家语·论礼》:“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诗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谓五至矣。’子贡曰:‘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民之父母》:“孔子曰:‘五至乎?物之所至,志亦至焉。志之[所]至者,礼亦至焉。礼之所至者,乐亦至焉
6、。乐之所至者,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君子以正。此之谓五至。’子夏曰:‘五至既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三无乎?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君子以此横于天下。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而得既塞于四海矣。此之谓三无。’”这两种不同位置,到底哪种更为合理呢?显然是简本。今本《礼记·孔子闲居》和《孔子家语·论礼》跟简本的不同,则是由于错简而造成的。简文“而得既塞于四海矣”,刘信芳先生已指出“得”应读为“德”。[v]“得”、“德”相通古书习见,就以本篇为例,整理者已经指出,第12
7、简“屯得同明”,传本作“纯德孔明”,简文“得”就应读为“德”。“既”则应训为“已”,古书习见。本篇屡见的用来表示“气”的字作上从“既”下从“火”之形,跟本篇同样屡见的训为“已”的“既”(如“五至既闻之矣”等)字字形并不相同。简文“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而得(德)既塞于四海矣”承“三无”而非“五至”而言,结合上下文看,其大意谓:君子以行“三无”而横于天下,其行无声之乐,不可得而闻;其行无体之礼、无服之丧,不可得而见。在他人之未闻、未见之中,而行此“三无”之君子,其德已经充塞于
8、四海了。古书中类似用法的“既”字如:《淮南子·原道》:“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羽者妪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莫见其为者,而功既成矣。”《吕氏春秋·有始览·谕大》:“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正殊俗矣。汤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服四荒矣。武王欲及汤而不成,既足以王道矣。五伯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孔丘、墨翟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名矣。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矣已。”又《士容论·务大》略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