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

ID:20685802

大小:5.31 MB

页数:392页

时间:2018-10-14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_第1页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_第2页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_第3页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_第4页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

2、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392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2

3、)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拍摄直立位第1胸椎到第1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3)评定女性受检者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家属陪同

4、。二、身高与体重1、定义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身高和体重的方法。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所有受检者。(2)禁忌证:不能站立者(如意识障碍、脊柱或下肢骨折),不配合者(如有认知障碍)。3、设备与用具皮尺、测高仪、测重仪。4、操作方法与步骤392(1)身高:受检者不穿鞋站立,用皮尺或身高测量仪测量头顶到足跟的垂直距离,以厘米(cm)表示。(2)体重:受检者不穿鞋,尽量去除大部分衣物,站立在体重秤上,读出体重数,以公斤(kg)表示。成年人与儿童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如下:1)成年男女:按照WHO推荐的计算方法,男性:[身高(㎝)-80

5、]×70%;女性:[身高(㎝)-70]×60%;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其中21%-30%为轻度肥胖,31%-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2)儿童:可参考以下公式推断,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7岁~12岁:标准体重(kg)=年龄×2+8;13岁~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3)体质指数(BMI):通过公式计算,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WHO推荐的BMI准为:BMI<18.5为体重过轻;18.5≤B

6、MI<25为正常;25≤BMI<30为轻度肥胖;30≤BMI<35为中度肥胖;BMI≥35为重度肥胖。5、注意事项测量身高和体重时不宜穿鞋,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三、肢体长度和围度1、定义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肢体长度和围度的方法。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所有受检者。(2)禁忌证:肢体骨折未固定者不宜进行长度测量,肢体的开放性损伤局部不宜进行围度测量。3、设备与用具皮尺。3924、操作方法与步骤(1)肢体长度:1)上肢长度:受检者坐位或站立位,上肢自然垂于身体一侧。上肢相对长度为第7颈椎至中指尖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

7、尖的距离;上臂相对长度为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前臂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或桡骨小头到桡骨茎突的距离。2)下肢长度:受检者仰卧位,骨盆摆正。下肢相对长度为脐至内踝尖的距离,绝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内踝尖的距离;大腿相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侧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外侧平面的距离;小腿绝对长度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距离,或腓骨小头到外踝下缘的距离。(2)肢体围度(周径):1)上肢围度:受检者坐位或站立位,上肢自然垂于体侧。上臂围度测量部位

8、在肱二头肌肌腹或上臂最隆起处,一般在用力屈肘和上肢下垂放松时各测量1次。前臂围度测量部位在前臂最粗处。2)下肢围度:受检者仰卧位,放松肌肉,分别测量大腿围度和小腿围度。大腿围度测量部位是从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量一距离(一般取髌骨上极向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