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申报表

子课题申报表

ID:20679782

大小:18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4

子课题申报表_第1页
子课题申报表_第2页
子课题申报表_第3页
子课题申报表_第4页
子课题申报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课题申报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模式研究》子课题立项申请书子课题编号子课题类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名称实施新课程教师课堂实施能力训练研究课题负责人许洪涛、张晓东、李振波申请单位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三中学通讯地址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三中学邮政编码161100申请日期2011.9起止年月2011.12—2014.12-14-说明一、本申请书所列各项内容均需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对于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项目的填写要突出重点、明确严谨、简明扼要。对课题的预期成果要贴切符实,

2、体现价值。二、上报申请书一式3份。三、每项课题只限报一至三位负责人。四、此表必须由学校负责人签章,并加盖学校公章。五、子课题研究时限以批准日期为准,研究过程不能低于一年,不许超过五年。六、子课题负责人一般应具有中级(中学中级、小学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特殊需要中级以下职称做课题负责人的,单位审批意见中要加以说明。-14-一、基本情况子课题名称目前学校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主要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历工作单位及部门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许洪涛男40副校长中高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582573713846237080张晓东男52科研主任中高本

3、科龙江县第三中学583100515174510766李振波男48教务主任中高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583100518945283998电子信箱Lzb5834456@163.com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学历工作单位李敏男43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李秀梅女40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李红梅女40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韩慧梅女45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邹丽娜女24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张佳杰女24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李凤女45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杨晓菲女22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刘海欣男40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李鑫

4、女23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王志刚男26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程铭男26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张仁库男43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孙丽荣女46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徐永华女44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于春婷女22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刘彦梅女39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赵继高男45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裴文和男40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赵永秀女39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姜海波女44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柏树女41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14-刘洋女40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朱雪芹女43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

5、第三中学卜利波女29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韩冰女41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李鹤女25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孙玉蕊女35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吴伟女39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胡柏华女43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王焱女23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王强女25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袁明芝女43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王鸣男35教师中二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耿岳女45教师中一本科龙江县第三中学经费来源及数额政府支持、12万元预期完成时间三年-14-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

6、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许洪涛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心育2011.3中国教育学会正在研究张晓东和谐德育深化研究德育2011.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在研究李振波写字教学普及与提高的实践研究写字教学2011.11国家《写字教学普及与提高》总课题组正在研究-14-四、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7、、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4000字内)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人才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2001年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

8、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