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7124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把握“给”的尺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把握“给”的尺度 摘要: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给把握“给”的尺度 摘要: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给把握“给”的尺度 摘要: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给孩子 有这样一幅漫画,不知你看过没有?一位爷爷对坐在堆满了各种书籍的桌前对孩子说:“好好看书,以前爷爷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读书。”孙子却对爷爷说:“什么时候,咱家能再穷起来啊!”引人深思的爷孙对话,折射出一件我
2、们不得不正视的事实。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关心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了我们的孩子,给他们最好的吃穿,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生活学习用品,最好的各种教育培养,但你们是否认真考虑过我们所“给”的是不是孩子们目前所需要的,所安排的又究竟是不是他喜欢,而且能接受的?我们所“给”的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有没有帮助呢?因此,就有了一边是各种兴趣培训班的火热报名,一边却有孩子盼着小偷能偷走自家的钢琴这种情况。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大人应该如何“给”,如何爱,才不会由于你给“多”了,爱“过”了,反而把孩子逼出问题来呢?现在我结合多年来幼教工作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3、和感受。 一、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给”,投其所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培养孩子就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去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给”得轻松,孩子也能学得快乐,这样的“给”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大人一意孤行,今天强迫孩子学这样,明天又强迫孩子学那样,这样“给”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恐怕只能是事倍功半。 班上有这样一位男孩子,他对汽车非常着迷,每次买玩具或礼物时,他都选择汽车模型,慢慢的,他积累了很多款式、品牌的汽车模型,他母亲就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因势利导的引导孩子认识了各种汽车的标志及名字。一次去公园里春游,这个小男孩在马路上边走边给小朋友
4、介绍,这是奥拓、那是奔驰,这是qq、那是海马……瞧,这位母亲就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来“给”,投其所好,孩子也乐意接受。这样的“给”,值得学习和借鉴,既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又没有学习的压迫。在一次汽车主题的活动中,我请他带来了自己收集的汽车模型为小朋友讲解,小家伙认识的汽车还真多,有些款式品名的车子连我们老们也叫不出来,小伙伴们在他的带动下也对汽车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询问老师或家长这是什么车,是哪个国家生产的,画出的汽车也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在孩子的兴趣中“给”,孩子就会来者不拒,越学越有趣,怎么会不事半功倍呢? 二、根据孩子发展特点“给”,杜绝拔苗助长的“给” 孩子的培养和教
5、育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了使孩子得到正确的教育,我们老师和家长必须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的“给”才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反之,你的“给”就可能伤害孩子。特别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孩子自身发展水平和特点,把所有的知识和对孩子的期望恨不得倾囊似的一下子全灌到孩子的骨子里去。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短期看孩子好像学会了很多,记住了很多,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式的“给”最容易造成孩子只会死记硬背,不能思想的结果。若处理得不好,十有八九的孩子会被这种种法逼得怕父母、怕老师、怕学习,甚至讨厌学习,那就太糟糕了。 聪明的家长和老师是不会犯上述的错误,他们会遵
6、循孩子年龄特点,将“给”与生活结合起,将“给”与游戏结合起来,将“给”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比如:他们会利用广告牌、商标、糖果袋等引导幼儿进行早期识字。利用上下楼梯时数数,利用门牌号、日历、电话号码、车牌号等进行数字的认识。利用树叶拼摆、果壳拼摆发展孩子想象力、思维力等。这样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给”,既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又能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让他们能快乐的学习、生活。 三、注重习惯培养,“给”是为了“不给”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给”,就要达到“不给”。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让幼儿受益终身的“给”。 归根到底
7、,我们能“给”孩子的是有限的,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成长最终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自己去实现,因此,我们的“给”,必须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提供操作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明白,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归纳、分析,进而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广大的家长和老师们请大胆地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去做、去实践。让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去听、去看。让他们用自己的嘴和脑去谈去问去想。这样他们就能养成勇敢尝试,喜探索,爱学习的好习惯,就能养成常常发现问题,喜欢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