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

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

ID:20666822

大小:9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4

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_第1页
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_第2页
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_第3页
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_第4页
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读新课标,领会新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读新课标领会新精神白河县教研室高斌新课标的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四个坚持二、四个亮点三、四个加强一、四个坚持(一)坚持基本特点。坚持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二)坚持三维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三)坚持四个理念。(四)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一)坚持基本特点。坚持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权威性。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特性决定了其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方面

2、表现得尤其突出。(解读90页有表述)(二)坚持三维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没有“过程和方法”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3、,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三)坚持四个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四)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为什么要提语文素养:其一,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其二,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其三,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四,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

4、性。“语文素养”的内容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二、四个亮点(一)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三)低中段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四)非连续性文本提出(一)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见解读91页的表述)(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三)低中段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1)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3)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4)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四)非连续性文本提出从第三学段开始

6、,阅读教学提出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要求。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数据、清单、地图、凭证单、使用说明书等。它的特点的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联系紧密,其实用功能非常明显。三、四个加强(一)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进一步增强了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三)加强写作教学语言运用的评价。(四)进一步加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各位老师,培训告

7、一段落,但学习并未结束,我们回去后还要继续研究、学习、领会2011版课标精神,结合实际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每位语文老师都能理解课标修订的内涵,使一线的教师明确前进的方向,让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每个角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