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ID:20664446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4

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_第1页
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_第2页
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_第3页
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_第4页
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之一,而语言文字的训练无疑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遵循学生认知的实际设计语言文字训练和用好教材做好语言文字训练两个方面探讨了语言文字训练策略。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教材;认知  :G633.3:A:1002-7661(2011)03-0041-2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改革,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编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按一定的体例组合在一起,成为学生有计划地学习语文的范例。学生学习语言,首先应扎扎实实学

2、好这些范文,教学中,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教材是训练的根本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根本。那么,怎样立足教材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至少应抓住以下四点:  1、以教材为载体,学习语言的规律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语言规律尽在其中,教语文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这是一个语言规律。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教学中要揭示。如《故乡》中的“鄙夷”,是对杨二嫂这一人物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她可笑的自尊和势利,《多收了三五斗》中的“鄙夷”,则表现了帐房先生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3、比较,从而认识这一规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一课,学生碰到“粜米”一词时,我先让学生从“粜”的字形上猜猜其意思,再猜“籴”的意思,随之得出: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有些从字形上就能悟出它的意思,汉字识字规律随之渗入。这规律是在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得来的,自然又巧妙。每一篇教材或用词造句,或谋篇布局,或写作技巧,都有一定的规律。只有认识了规律,今后才能有意识的遵循规律,学会运用。  2、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  以教材为拐棍,既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有依托的学习语言,又能让学生在语言训练时感受生动丰富的语言形象。在《鼎湖山听泉》一文结尾部分,入夜听泉的感

4、受有一段优美的文字:“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泉声成了一首交响乐。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学生发现句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泉声有层次感、节奏感,旋律多变,引人入胜等等。于是我作出引导:“同学们,天籁之声是如此美妙动听,令人遐想,我想平时你也有过这方面听的体会吧,如听风听雨等等,下面就请你们仿造此句写一段话。”这种运用修辞能力的训练是以教材为拐棍的,课堂效果特别好。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结

5、尾部分有两段文字,都以“我应该感谢母亲”为开头来写。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我让学生改变人称感情朗读,将文中的“母亲”改为“您”,使本来由“我”对母亲的间接赞美变成了“我”对母亲的直接赞美,读成“我应该感谢您”,学生由于变换了角色,读得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技能得到了训练,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又深化了对母亲的美德、“我”的情怀的感悟。  《藤野先生》一文中写到回国后,“因为状况也无聊”,就没有寄过一封信。根据这个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扮演这个角色,给藤野先生写一封回信。让学生课堂练说,课后写下来。上下文的意思给了学生发挥的依据,

6、再加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学生在“信”中写下来丰富的内容,有感激,有赞美,也有表达歉意的等等,感情十分真挚。显然学生是借助了上下文,思想才这样活跃,这样宽泛,这样深刻。可以说既训练了学生的说,又训练了学生的思,同时也训练了书信怎样写。  3、以教材为纽带,传输语言的信息  “文以载道”,语言文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语言训练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想象、朗读,把语言文字中的悲、欢、喜、怒等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达到“、作品、读者”三者情感的交融;由“果”溯“因”,品味表达之妙。叶老说得好,“字字皆精妙,句句悟其神”。语言训练不仅要使学生明语

7、义,悟语情,而且要深入理解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品味鉴赏写得精妙的字、词、句,使精妙的词语、写法见其目、入其心,最终能闻其口,出其手,化为学生个性化语言的有机部分。  例如对词句的理解,我不停留于词句表面逻辑意义的教学,更突出词句独特的实质意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精妙的表达效果。《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明确这个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观看“风雨中的树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的,从两者的相似点上作三次比较,逐层推导句子的深刻内涵:1、风雨中的树叶总是抖动不停,可见被暴雨淋湿了的祥子脸上苍白,

8、颤抖不已,寒冷难耐,写出了卑微的底层劳动者生存的艰辛。2、风雨无情的吹打着树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