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

ID:20650328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果的生平创作及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理清课文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并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阅读,理解“看客”所揭示的人性的悲剧  4、分析文中对比的手法  重点难点:  “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剧及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真善美”与“假恶丑”是我们常谈的一个话题,也往往是文学上视为作品思想灵魂的一个内容。在世界文学名

2、著中,有一部作品被公认为对“美”与“丑”诠释得最深刻、最具艺术性。这部作品就是《巴黎圣母院》。  二、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出身贫民,参加过革命军,后在拿破仑军队当过将军。幼年曾随父亲到过许多国家,11岁时跟着母亲和两个哥哥返回巴黎。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1831年(29岁)写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

3、和高度的艺术性蜚声世界文坛,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主要作品: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欧那尼》,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三、简介《巴黎圣母院》这个故事的梗概。(注释①或教参P60)  四、整体感知  1、字词  唆使笞刑镂刻垂头耷脑抽搐蜷缩恫吓黝黑懊丧憎恨虫豸虐待缄默咆哮怂恿犄

4、角  2、学生简单复述课文情节  三、研习课文  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点拨:伽西莫多在格雷沃广场受刑,受尽了周围人的侮辱诅咒之后,受到他伤害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他水喝,伽西莫多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  2、伽西莫多受刑前的态度如何?  点拨:伽西莫多近乎麻木地被捆绑到刑场上,任人摆布,丝毫也不反抗。  3、伽西莫多为什么任人摆布,丝毫也不反抗?  点拨:有两种可能,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有罪的,理应受到这样的惩罚;他也可能觉得自己是受指使的,罪并不在他,但那个指使他的人,是他的养父,是他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因此他也觉得受惩

5、罚的就应该是他。  4、伽西莫多受刑时的心理和行动如何?  点拨:在受“鞭刑”的时候,他先是“忽然惊醒似的蹦了一下”“他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后来“眼睛冒火,筋脉鼓起,四肢蜷曲,一下子就把皮条和绳子都挣开了”,但“旧镣铐依然在他身上”“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不再动弹了。在“示众”时,群众向他投石头,他被激怒了,“他在绳绑中狂怒地扭动”,却无法挣脱锁链。而“愤怒、憎恨、失望,逐渐在那可怕的脸上增多,成了一片厚厚的阴云,逐渐蓄满了电流,变成了千万道电光,在那怪人的独眼里闪闪发亮”,他已经极其愤

6、怒了。  5、伽西莫多被行刑是副主教克洛德指使的,但克洛德表现如何呢?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这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P36最后一段  表现了他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  这说明了“中世纪的人民”的无知愚蠢和缺乏怜悯同情之心,完全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  作业:熟读全文,找出伽西莫多受刑前后,周围人的表现及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  二、研习课文  1、伽西莫多的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周围人的表现  2、伽西莫多受刑前后,周围人的表现如何?  点拨:在“等待”时,“人群很快聚拢来”“挤

7、得太厉害”,并且“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所以并没有表现出十分不耐烦的样子”。在伽西莫多“出场”后,人们先是哄笑和喊叫,当他被绑在轮盘上,被若望.孚罗洛嘲骂,“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这种哄笑一直伴随着他受“鞭刑”。当将伽西莫多“示众”时,尽管人们与他不会有什么关系,可是却对他进行了“千万种私人的报复”“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而且那些诅咒的语言,是相当恶毒的。  3、围观群众的这种表现显示了怎样的人性?  点拨:从群众的表现和文中的评论看,人民常常是没有怜悯心的,是残忍和狠毒的,尤其是面对弱者的时候。

8、人性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恶”。  4、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点拨:中国的看客!(引导学生回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