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32343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实施方案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实施方案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
2、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实施方案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初中高效物理课堂的实施方案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9 1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
3、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高效课堂还可以简易地理解为“减负”“增效”。“减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
4、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不唯教材,力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
5、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题目,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
6、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
7、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
8、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