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活血化瘀法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活血化瘀法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摘要】在辨证与辨症基础上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有显著效果,参考相关文献就其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改善微循环障碍急诊应用 从急症临床来看,中西医治疗各有其长短,在辨证与辨病基础上相结合,可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其中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有着显著效果,以下就其在临床内科急诊中的运用叙述如下: 1休克 休克多存在绝对或相对血容量不足、微循环障碍,以致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以及由此产生继发性的细胞损害(如脂质过氧化物LPO对
2、细胞的毒性作用)。实验证明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川芎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氧化歧化酶的活力,促进自由基清除。 感染性休克多为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力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急性循环衰竭和细胞损害。中医认为其基本病理特点为气滞血瘀、正虚欲脱。金妙文等采用行气活血、扶正固脱法,用抗厥注射液(枳实、丹参、山萸肉等)合基础抗休克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72例,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病死率为4%,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均<0.05)[1]。 2呼吸衰竭 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和肺性脑病等疾病过程中,属喘证、肺胀、饮证、水肿等多种危重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痰
3、热壅肺、血瘀水阻为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由肺部感染诱发或加剧,致肺通气障碍,组织缺氧、CO2潴留,发生呼吸困难,微循环障碍,因而在本病治疗中,除控制感染、供氧及改善通气外,改善微循环障碍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肺换气以及组织换气的改善,降低血液粘度,较单纯改善肺通气(如氧疗气管切开及呼吸辅助等)方法要优越,可提高疗效。周晓红等采用活血化瘀开窍法对32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前后患者PaO2、PaCO2、RI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表明本法对提高患者通气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各项均有疗效。认为痰邪是慢性
4、呼吸衰竭的发病之由,在急性发作时又因感邪不同,表现为痰热郁肺、痰浊壅肺、痰蒙清窍。从临床分析来看,本法疗效与患者的病情程度、病种分类有关,而对痰热郁肺、痰浊壅肺、痰蒙清窍三型均有相同疗效,提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慢性呼吸急性发作最基本行之有效的法则[2]。 临床常选用活血化瘀中药如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地龙、泽兰、川芎、丹皮、当归、田七粉、复方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张国梁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运用豁痰活血中药治疗200例肺性脑病患者,方用菖蒲15g、郁金20g、半夏皮、连翘、苏子、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0g,玉枢丹1支,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组,并可降低病死率[3]。 3肺源性心脏
5、病急性期 肺源性心脏病多因咳喘等肺系疾病迁延不愈,渐至脾、肺、胃及心脏受损,出现咳喘、心悸、水肿、腹胀、唇青舌紫等症,属祖国医学的“喘症”、“胸痹”、“痰饮”、“心悸”、“水肿”和“咳嗽”等范畴。气滞血瘀、痰凝水停是其根本病理因素。活血化瘀法是控制肺心病发展,改善心肺功能,缓解病情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可使咳、痰、喘、肿、悸等主要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朱红据“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理论对96例肺心病急性期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活血化瘀综合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西药和中药宣肺化痰、平喘益气药治疗),两组患者病程及病情分级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
6、总有效率72.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4]。张宗铭等运用补气化痰祛瘀法,以肺心平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肺心病急性期80例,方用太子参、杏仁、益母草、莪术各15g,生黄芪15~30g,生白术、姜半夏、桃仁、泽兰各10g,葶苈子、化橘红各6~10g,桔梗12g,水蛭6g研末冲服,合西医常规处理,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与常规西药对照组60.7%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5]。 4中风 4.1缺血性中风(脑梗塞)。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动力学和血凝障碍所致动脉闭塞,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局
7、部脑组织软化、坏死,临床表现为【摘要】在辨证与辨症基础上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有显著效果,参考相关文献就其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改善微循环障碍急诊应用 从急症临床来看,中西医治疗各有其长短,在辨证与辨病基础上相结合,可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其中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