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

浅析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

ID:20617930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浅析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_第1页
浅析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_第2页
浅析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变革 【论文关键词】汉语 语文教学内容 变革 文化冲突  【论文摘 要】现代的语文教学出现了新的内容:即简化字、汉语拼音和汉语语法。这一变革以文化冲突为背景,以重塑文明为目标,并由此引发诸多问题。  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时代,一切必须从再造文明的高度加以认识,教育,尤其是母语教育,是民族文化的堡垒,也是文明冲突的核心领域之一。  汉语自近代以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变化涉及汉语的构成元素和结构方式,具体即指简化汉字与汉语拼音的普及使用,以及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  投射到教育领域,学校出现了始于蒙童的简化字、汉语拼音以及汉语语法教学,这绝对区别于传统而成为

2、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语文教学独具的内容。  一、新内容的由来  汉语的变革根源很深,但最终的完成是在建国以后,并以教育为依托。文字方面,自五四以来,就有一股强烈的把汉字朝向拼音文字改革的潮流,参与者众多,声势浩大,阻力同样巨人。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明确表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拼音文字是较便利的一种文字形式。汉字太繁难,目前只作简化改革,将来总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于是成立了专门的文字改革委员会,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最初是要取代汉字,但汉字没有拉丁化,汉语拼音却保留了下来。  与教育的密切结合巩固和发展了文字改革的成果,当时对教

3、师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普通话教学:1955年,刘少奇在听取文字改革工作汇报时提出意见:“老师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普通话,今后凡不会讲普通话的,不能当老师”。1958年3月,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相继通过《汉语拼音方案》后不久,教育部立即通知各中小学和师范院校必须将其纳入教学,甚至当年暑假的应届毕业生,也必须补学,可见愿望之迫切,推广之及时,仅1958至1964年,全国就举办了四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分别在北京、上海、青岛和西安举行。而全国和各地方的教师普通话训练、学生普通话学习持续进行。直至目前,普通话教学似乎已得到认可。内地简化汉字的使用也已成习惯。  在语法领域,从1898年《马氏文通

4、》开始,对西方式严密语法形式的追求成为风气,时人认为揭示语句的规律,可以快速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为从事其他活动节省出时间,如马建忠《马氏文通·例言》指出,在教给儿童“葛朗玛”(grammar)后,“无不文从字顺,而后进学格致数度,旁及舆图史乘,绰有余力,未及弱冠,已斐然有成矣”。  系统的语法教学也在建国以后全面铺开,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认为,“只有学会语法、修辞、逻辑,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指出“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此后出现了语言和文学分科教学的试验。语言课就

5、是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从1956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到1980年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再到2000年的新大纲和2001年新课标对教学语法的规定,虽然教学的系统和要求屡次调整,最近的新课标又淡化语法教学,但语法实在成了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另外,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的表达,通过白话文学和电视广播等人众媒介,得到了深入的传播,虽不成系统,对国人的心理结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低估。  二、变革与文明重塑  追求效率就是汉语变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最根本的却是基于文化认同与选择。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的变化源于精神选择。在语言的选择中坚持的是文明崇拜的心理

6、尺度。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精神冲击,改革者内心对于汉语劣势的认同导致了这次自我革新。文字和语法改革者暗含之意:认为旧文字代表旧文化,否定汉字就是否定传统文化,反传统也要反汉字,比如鲁迅说,“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作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说得沉痛悲怆,而又意气坚决,颇有壮士断腕的魄力。  认识到语言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作用,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民族的思考方式,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进而改变我们民族的生存状况,或许正是很多主张变革者的初衷。建国后的很多改革运动均表现了这种移山填海的大气魄(至于其是非,

7、我们距离太近无法看清,还有待后人来评)。从再造文明的视角分析变革的因由,也当以这一尺度去检查变革的效果,多年后,国人的精神是否得以重铸,以及多大程度上是沿着语言塑造的思路进行的,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取证。  目前的状况是:汉字精简的方向得到了基本的认同;汉语拼音成了帮助我们学习汉语的工具;语法教学对受教育者思维培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简化字、汉语拼音、汉语语法已经是影响好几代人的存在,并可能将持续下去,任何对汉语和语文教学的关注与研究都无法回避。  这场变革对国人精神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