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

ID:20615969

大小:65.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_第1页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_第2页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_第3页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_第4页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摘要】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重点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合理化、重视城市支路交通微循环建设、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用能结构、提高交通运输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各种类型低碳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人流、物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流的流通和运输的效能,从而确保构建起高效率的低碳城市交通系统。【关键词】低碳城市交通系统;优化;引导;改善;提高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W06-0278(2015)12-136-01一、前言中国城市正处在快速成

2、长过程中,规模和形态急剧变化,交通需求总量快速增长,需求层次变化多样,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框架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稳定。目前的交通拥堵对城市的居民来说已属常态,而且随着小汽车进入家庭呈爆发式的趋势增长,城市的交通状况会进一步的恶化,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城市的拥堵状况会逐步的从现在的一二线城市转向三线的地县级城市。城市的交通拥堵浪费掉大量的社会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堵车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迗千亿元,单北京市每年因堵车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元(2009年度统计数据)。在城市的大气污染

3、中,机动车尾气污染贡献率迗20%—50%,而且比重还在不断增加之中。因此,中国的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交通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真正的实现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城市的交通以低碳的模式发展和运行是其根本出路,城市的低碳交通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对城市交通量的生成、城市交通的分布情况有直接的影响,城市地块的可迗性对居民的交通方式选取也会有直接的作用。、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途径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影响着城市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城市的交通系统又

4、受到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直接影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无效的交通需求,而且可以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同时,使城市的交通能够与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促进了低碳城市交通的建设。在单中心的城市里,市中心的需求量较大,而远离市中心的需求量较少,在城市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市中心的交通问题不会太大,当城市规模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单个市中心就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因此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就要转变,以适应交通的需求。具体的发展空间布局模式包括轴向带状发展,组团式发展

5、以及组团+主轴+网络式的发展,其中组团+主轴+网络式的发展模式是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的较高层级,这种模式能适应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并能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使交通出行以轨道交通为主,符合低碳交通要求的高效率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二)引导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合理化出行结构,即居民出行所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低碳视角下的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就是引导居民以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逐步构建长距离的交通需求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短距离的交通需求采用慢行交通或步行的方式,小汽车的交通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也是

6、有条件的,要保证公交的准点率以及公交的各项服务水平,来保证人们快捷、方便、准时的到达目的地,如果公共交通的时间成本过于高昂,或者公共交通的舒适度让人们不能接受,那么人们宁愿放弃乘坐公交而去开小汽车。城市功能布局以及各项管理政策也要为适合公交以及慢行交通的运行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及道路交通设施上予以保障,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反映真实的出行成本,通过相应的政策以及管理措施,从经济上刺激人们低碳出行的积极性。(三)重视城市支路交通微循环建设交通微循环和支路网作为解决区域内部交通需求、分担干线交通的有效手段,不

7、仅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支路是改善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等绿色出行条件的重要网络,提高公交的可迗性,从而提高“绿色出行结构”的比例,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交通结构,遏制机动车在城市中的蔓延。支路本身的小尺度使城市更适宜步行,也使其两侧用地的功能和空间更具活力,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之外的服务功能和宜人场所。加密支路网绝不仅仅定位于为机动车提供新的通道,更不应以提高车速和机动车通行能力为最终目标,支路应当是均衡的空间和通道,重视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空间、城市的生活交往空间,真正使支路摆脱“为车服

8、务”的单一功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复合功能。在不同规划层次中,应明确支路的规划目标、原则和深度。在总规中需明确不同功能片区支路深化的控制要求,对路网密度、间距、与干路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导则;在控规中为支路的空间提供保证,落实红线宽度,控制点坐标、横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在城市设计中对支路的空间形式做出进一步细化,处理好步行、车行、临时停车,过街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