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14926
大小:84.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4
《美学特征运用与意义研究本科论文(共5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学特征运用与意义研究本科论文(共5篇)第1篇:论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的传统美学的表达一、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空灵之美从庄子的天地到郭象的自然到禅宗的境界,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外在世界的转换。在庄子美学的外在世界,只可以称之为天地自然。显然,这仍旧是一种人为选择之后的外往世界,庄子的天地就合乎逻辑地转向了自然现象。相对于庄子的天地,郭象的自然可以相应地称之为新天地.区别在于庄子的以自身亲近于自然,禅宗转而自然来亲近其身。对于庄子来说,自由即游;对于禅宗来说,自由即觉。这就是所谓“于相而离相”。由此,中国美学从求实转向了空
2、灵.这在中国美学传统中显然是没有先例的。“禅”重视当下的直接的体验,推崇一种生死不染、时空不系的自由。美与艺术从此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民国书籍中诗集书籍版面的设计最为突出这种美学。1931年新月书店出版的《志摩的诗》,这种空白给读者留出了遅想的空间。1929年北新书局出版发行的《过去的生命》,这本诗集文字内容少,所以每个页面的四周留白较大,诗集的文字少但是适当的字距和行距的空间和以点为元素的字形成的线让版面空间感很强,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在注重阅读的速度,而是对诗词的内涵的细细品味,使得文章的思想内涵更为精致、
3、细腻、丰富与空灵,达到了禅宗美学,郭象的自然又被心灵化,虚拟化的境界所取代。于是,外在的内容被抽空出来,并且打破了其中时空的具体规定性,转而不在仅仅是达到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而是从心灵上去感受整个诗词所带来的意境。版面四周留白面积不等,正文内容略靠上,在页面的低端中间以页码作为点来实现对整体的依托,但是这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元素既发挥对版面的自由度的有度把握。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學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智慧,恰恰就在于此,真正揭示出审美活动的纯粹性、自由性,真正把审美活动与自由之为自由完全等同起来。二、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和谐
4、之美中国文化强调“和”之美,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将人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事物统一协调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和谐,中庸的美学风格。它对应着儒家美学的“中和美”,讲究温和、均衡、对称与统一。此外也有含蓄之意。第二层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崇尚自然、力求与自然融合的美学风格。它对应的道家芙学中的“自然美”,倡导返璞归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不刻意讲究规则。两层含义的综合概括便是“整体意识”,在整体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出“和”之美。正如中国古代艺术家一直遵循着整体的原则,将艺术与天、地、思想等当作一个整体进行创作。因此在中
5、图古代艺术作品中普遍具有一种内在的、各成分间契合统一的生命形式,而不同于古希腊雕塑的相对孤立,个人的状态。“和”是宇宙众生的生命状态,也足一种美的意境。以“和”为美,既提醒着设计师把握好一种艺术设计的要素,如疏密、软硬、曲直、繁简等,避免运用不当走入极端,注重设计的本质目的——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做到良好的装饰效果与方便实用功能的统一。民国图书中“和谐之美”的表现主要是几何的点、线、面、对构成物体形成基础的元素,遵循形式美的规律,竖线会给人带来一种向下的重力感,大量的竖线应该是最明显能起到作用的,竖线能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刺
6、激,形成庄严、向上的感觉。书籍版面中,竖排可以使版面更加充满动感和活力。尤其是对于汉字来说。汉字不同于西方英文,汉字相对于英文结构更加复杂,从构成的角度来看,每个字的结构比较完美,给人一种很稳定的感觉,但是英文在小写的时候是高低不同,一个单词中字母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结构不是很稳定的。所以对于汉字来说,竖排会增添一定的动感,使版面更加活跃。几根简单的横向线条会给人平稳、安定的感受。在各种设计风格和元素的影响下,现在的横向条纹正在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横向线条的粗细也对版面的效果有很深的影响,粗线显得粗壮、有力,文章的题目字号
7、一般比较大,横排的话可以形成粗线条,给人醒目,坚固和工业化的感觉,横排的题目不太适合文艺清新主题的页面,如果要横排的话,字号要偏小,文字笔画不宜描粗;细线尖锐、敏感,能在版面制造出写意、细腻的感觉。1936年出版的《参观欧洲大战记》中,章节和题目之间的空格是版面产生了一条隐形的横线好像一条水平线上不同时间流下了水珠,长短不一,水珠连接页码和题目形成的点仿佛水不断流动的水珠。引导线为竖线使版面更加充满下坠的纵深感,由点连成的线一直延伸到下面的页码,由方块汉字写成的页码好像坠在线上的小重物,是版面的重心显得比较稳定,达到动中
8、取静,静中有动的和谐之美。三、民国书籍版式设计中传统美的虚实之美“虚”可生意造境:“虚”空间所蕴含的意境从人们视觉习惯上讲是间接的,它不同实体那样直观,一目了然,而是以一种“似有非有”或“若隐若现”的形态藏匿于实体之中,不但能够以形达意而且能够做到无形亦能传情,艺术作品的美感,有时并不单纯是信息本身的接受。《青衣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