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ID:2061436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_第1页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_第2页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_第3页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_第4页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Q第g二9教t育I资源网D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Q第g二9教t育I资源网D  2010高考热点: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

2、(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

3、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二、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

4、,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二)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三)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三、典型例析:  例1: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

5、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大明律》  ⑴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答: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

6、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⑵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答: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来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国家规章制度

7、的母法。  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材料五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答: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⑷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答:进步:材料一、二是封建社会法制,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没有政治权利;材料三、四是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要求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法制,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