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

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

ID:20612428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4

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_第1页
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_第2页
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_第3页
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_第4页
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1949王鹏WangPeng女性一直是工笔画主要表现的对象,工笔画细密严谨的语言风格长于表现人物内在特征和心理变化,适合于女性形象的塑造。1949-2010这60多年间,工笔画家在作品中创造了大量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在特定文化环境的期望和规范下形成的。她们的出现,体现了画家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体现了女性观念和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审美价值的变化和工笔画艺术的发展过程,折射出了画家对于现实社会变迁的绘画思考。这期间每一个阶段女性形象塑造都伴随着工笔画技法和观念的革新。呈现出“从国家叙事到生活日常

2、,从规范到自由,从关注现实意义到关注审美意义,从历史事件叙述到个人自我解读”的转化。一、1949-1965新中国文艺政策下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转换有千年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元明清衰落直至低谷。近代以来随着西法东渐,有些画家糅合西画技法作一些摩登仕女,但并没有改变工笔画旧有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之下,国家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创作方向。20世纪50年代,掀起了“新年画创作运动”。新的工笔年画、连环画创作蓬勃发展,创作与论述颇丰直至60年代。这些著述体现了当时“艺术

3、服务于人民”的方针,以新年画为突破口建立了新的艺术观念。工笔人物画从此面向新对象—工农兵大众,新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新技法——糅合西方写实主义,新格调—色彩艳丽情绪浓郁,从此改变了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格局,强调工笔画现实主义功能和写实主义画风。1.革命历史题材的女性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指导下,产生了一批以无产阶级革命为题材的新年画,画中的女性形象多以苦难者、反抗者和革命者姿态出现——“新中国的形象的创造要求对与新中国的革命有关系的历史给予肯定性的、歌颂性的评价“(邹跃进著《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

4、)。这些作品肯定了女性形象所代表的阶级在过去革命中的贡献,画家本身也通过这些形象塑造表达出强烈的爱憎,表达出唯物的史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通过这些正面性的价值肯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存在提供重要的历史见证。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女性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全国建设热潮到来,人民公社化和大炼钢铁等活动展开,历史题材让位于现实生活题材,画面的基调开始向明朗乐观转变。女性精神饱满热情,形态质朴真实,不再积贫积弱,受剥削和压榨,这是对新国家、新生活的乐观反映。由于画家深入劳动现场,画面中的形象是以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加工而成,透露的也

5、是昂扬向上、喜悦的精神面貌。最初工笔绘制的年画比较稚拙,明显还带着清代民间画本绣像的风格。随着越来越多受过西画训练的美术工加入创作和画家的不断调整,画面渐渐饱满丰富。姜燕的《考考妈妈》通过母女听写识字的温馨的互动,展示了一个北方普通家庭学习文化的生活化场景,是新中国以文化扫盲帮助妇女解放的反映。还有王玉珏1963年所作《山村医生》也是这一时期的精品。3.古代仕女形象中蕴藏的新审美理想选择古代女性入画基本定格在以下三类题材:一是吉祥寓意的民间神话,二是古代女英雄,三是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描绘的被封建礼教所压迫的女性。通过对她们的刻画,

6、宣传无产阶级的史观,批判封建旧制度对人的践踏。这些女性形象本身所具有的大方、端庄、善良、知书达理,也是封建女性品质中可以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所接受的。在“古为今用”的号召下,徐燕荪、刘继卣、王叔晖、顾炳鑫、颜梅华、赵宏本、任率英、吴光宇等画家均有大量作品面世,发行量巨大。我们能从他们创作的仕女形象中看到新特色一是人物形象的“美”。不同于传统文人仕女画追求超逸简淡,新中国成立后年画连环画中出现的仕女形象不回避“美”,人物身长比例更接近真实的人,五官刻画尽可能精巧,“美”而不“媚”,大方端庄为好。二是在色彩和情调上,吸收民间绘画和戏曲因

7、素,更加浓郁。三是在空间布局上,追求写实空间,适当融入焦点透视,营造故事发生的真实场景。上述三点是用“写实化”“民间化”处理对传统文人仕女画进行继承和延续,这样的人物形象和画面情调更加符合劳动大众而非文人精英的审美眼光,让原本只属于文人雅士玩味的绘画接了“地气”有了“人气“,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传统的技艺和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存留。这期间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王叔晖的《西厢记》彩色连环画,获得首届全国连环画评比一等奖。二、1966-1976“文革”时期工笔面中的女性形象1、“写实”的加强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

8、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从此传统题材的作品很难见到踪迹了。这一时期画家们也较少选择工笔画,然而在各种美展和出版物中,仍然有一些工笔作品出现。按照写实的要求,绘画技法上较50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