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ID:20591991

大小:10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4

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_第1页
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_第2页
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_第3页
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_第4页
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格律诗史纲(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格律诗史纲(上)前言  艺术,产生于约束,死于自由。  无规矩不成方圆。  方之为方,是它约束于等长的边;圆之为圆,是它约束于等长的径。诗之为诗,是它约束于别于小说散文的特有的语言组织形式。  现代格律诗是现代诗歌发展中的一个诗歌流派。它特别注重诗歌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追求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的有机统一。  追求诗歌的格律,不是复古,而是对我过诗歌民族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从诗歌的历史发展来看,只有流派纷呈,诗坛才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诗歌的生存机制来看,现代格律诗积极探索诗的发展规律,积极追求诗的完美的艺术形式。所以,必须剔除所有的错误认识与偏见,给予现代格

2、律诗应有的历史地位,给予它的产生与作用以正确的评析。  写现代格律诗,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  闻一多先生说:“越是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镣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人才会觉得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人,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  我们应该给现代格律以生存的权力,同时它自身也能够茁壮地成长。我们也不能仅仅把现代格律诗当做一个文学流派来看待。它作为一种和自由诗相对立的诗派,既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意义,有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甚至对将来的诗坛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现代诗歌的健康发展绝对少不了新诗格

3、律的营养。  一、诗界革命是自由体诗的起源  自由体诗和格律体诗同属诗的范畴,但自由体诗则侧重于感情的抒发,因此,便不可避免地会忽视诗歌的艺术性,使得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  作为统治诗坛近一个世纪的自由体诗,要追寻其起源似乎是很艰难的。早在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等擅长的排律便是不甘律绝的词章束缚,应运而生的。但仍然没有脱离诗的对仗韵律等格式,只能作为一种诗体来看待。近代自由体诗的兴起,并在文坛上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要算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民主派所提倡的“诗界革命”了,它主张黄遵宪式的“我手写我口”,政治挂帅,艺术第二,又一次打破了律绝的束缚。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这

4、种主张也逐渐销声匿迹了。“但对于民间的新诗运动,在观念上,不在方法上,却给予了很大的影响”(朱自清语)。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以郭沫若为首又打起新诗自由化的大旗,大力倡导写自由体诗。郭沫若曾经说过:“我感觉旧诗是镣铐,新诗也是镣铐,。。。。。。我愿意打破一切诗的形式写我自己够味的东西。”诗集《女神》、《星空》集中实践了诗人的诗歌主张,奠定了自由体诗的基础。继郭沫若之后,自由体诗这块园地犹如雨后的田野,立即呈现初蓬勃的生机。伴随着艾青、臧克家、邵燕祥等优秀诗人的出现,自由体诗也蜂涌而出,并且不乏佳作。  首先,具有决定性的两次自由体诗的崛起,是同根同源,同出一脉

5、的,“诗界革命”是文坛上的一次革命,和它同时产生的还有“小说革命”。“诗界革命”是宗旨在于要打破当时的诗坛犹如一潭死水般的僵化风气,突破诗歌死格律的框框,恢复诗坛生机。鉴于当时诗坛状况,“诗界革命”十分必要。然而,语言不改革,“诗界革命”就不可能彻底进行;不恢复白话,诗歌就永远跳不出文言的框子。“因为这二十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胡适语)。所以,二十年代自由体诗的兴起,可以说是“诗界革命”的继续的发展。  二十年代的中国,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积郁了火山一样的愤怒,“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

6、灭亡”(鲁迅语)。另一层原因,由于人们被旧的格律束缚太久,急需打破格律而畅所欲言,且又有胡适、刘半农等倡导的白话诗的兴起,白话文渐渐趋于成熟,具有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理论,所以,人们书写白话诗(也称新诗),写自由体诗。  新诗的兴起,标志着资产阶级“诗界革命”的胜利完成。  其次,自由体诗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文坛上站稳脚跟之后,它自身的弱点也明显地暴露出来。由于自由体诗以注重感情的流淌为重,忽略于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于是常常不可避免地流于粗糙。它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诗歌的艺术性。  二、格律化是自由体诗发展的趋势  诗歌、音乐、舞蹈是孪生姐妹。诗歌从她诞生的

7、那一天起,就和音乐、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曲,诗歌与音乐简直融为一体。《诗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尚书。虞书舜典》中也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之说,都阐明了诗歌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根据诗歌与音乐的特点,要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当然也包括自由体诗),就必须从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三方面来考虑。实际上,早在二十年代,白话诗草创时期,新诗提倡者刘半农就已经注意到了。他的《相隔一层纸》和《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诗都是具体的尝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