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

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

ID:20585343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_第1页
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_第2页
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_第3页
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述二胡quot;洋为中用quot;的历史沿革摘要:二胡是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具表现力、最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之一,它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关键词:刘天华二胡创作演奏技巧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中,音乐文化的繁荣是不争的事实,声乐、器乐和舞蹈鼎立的发展局面,构成了中国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二胡这件随着"马尾胡琴随汉车"的记载而逐步地被人们所认识的乐器,其实它最早也并非一件民族乐器,而是"胡"乐器,但随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二胡疯狂追逐,特别是在其制作、乐曲创作等方面所付出的巨大艰辛,使得这件外来乐器一跃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乐器。但就是这样"一张白纸"乐

2、器,却创造了其他乐器所不能创造的奇迹--在近代短短的百余年间,成功地赢得了自身的辉煌身价、登上了人们常说的"大雅之堂"。不仅如此,二胡音乐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带动了其他民族乐器的发展,诸如琵琶、古筝、笛子等,使其创作、表演、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更为中国民族器乐艺术文化开辟了发展之路、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也许,这一"转身",源自于20世纪初期,伟大的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那一次北大演出。刘天华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第一次把二胡从民间底层带到了高雅之堂而成为人们公认的演奏家,更重要的是他倡导了"植根传统、中西结合"的二胡作法而成为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他将二

3、胡这件原本在民间只是处于伴奏地位、甚至是专门用于乞讨的乐器提升到了主奏地位,并引得了更多的爱好者来学习而成为流芳百世的教育家。也正是因为他,才使得二胡从此走向了生命的新航道,开创了二胡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刘天华先生在二胡曲的创作上也是一位开创先河的人物,他精通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并将西洋乐器及音乐中的大量元素运用到民族乐器演奏与民族器乐曲的创作中,洋为中用,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做出了典范。谈及对西方音乐的借鉴,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刘天华先生。他对二胡的贡献可谓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他是"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国乐一代宗师。小提琴是在清

4、末时期传入了中国,刘天华先生通过对小提琴钢琴的学习,使得他对于二胡的改进有了很大的启发。他借鉴小提琴的许多演奏技巧,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术及其教育方式,同时又借鉴西洋作曲创作手法,融汇中国传统音乐的作曲理念,也创作大量二胡音乐精品,使得二胡音乐从此发生了质的突破。笔者以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改革作为起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西方音乐对二胡音乐的影响。一、演奏技巧上的改进刘天华先生先从改良二胡形制方面下手,首先改良了二胡的音色及其音质;采用了小提琴的固定音高的定弦方法,以固定音高定弦,确立了二胡里外弦的五度音程关系,方便了二胡的演奏,同时也是使用的十二平均律,使得二胡在演奏时,

5、便于转调,所以丰富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其次,他借鉴了小提琴的揉弦技法,运用于二胡中,起初二胡的揉弦是较为单一的一、四指揉弦,这样以来,二胡的揉弦就有了四个手指均可以揉弦的技巧,出现了滚揉,压揉,滑揉等的种类,揉弦技术更加的细腻丰富多样,每个音乐作品可以用不同的揉弦技巧依据不同的感情与之相配,使得乐曲得以更好的表达。再次,他还大胆吸收运用小提琴的颤弓技巧,使之运用到二胡中,并采用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技法,丰富了二胡的弓法技巧。除此之外,还借用了小提琴中大量的指法等,增加了二胡的把位,采用多把位演奏手法,扩展了二胡的音域。这些改良,让二胡的制作,演奏等都更为的规范化,合理化。从不

6、同的方面丰富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也使得二胡音乐作品的表达的更为深刻。二、二胡音乐创作方面的大胆创新刘天华不仅仅从二胡本身的演奏技巧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在二胡音乐创作方面也做出了大胆的改革,他在学习各种民族以及西洋乐器的同时,他也接触学习了西洋作曲理论,受到西洋作曲技法的影响,在中国传统作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西洋作曲的技法,创作出了人们长期演奏却又经久不衰流传广泛的二胡名曲。如《光明行》,采用小提琴大段落颤弓技法作为结束段落的进行曲风格,又成功的吸收了西洋音乐常用的"大三和弦的琶音"和近关系转调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对现实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烛影摇红》则是将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

7、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又带有歌舞风格的二胡曲。另外,他创作的《悲歌》则是采用最具中国特色的散板式,以及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锻体结构并模拟大自然音响的《空山鸟语》。由此可见,他的创作原理是在采用散板,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等的中国传统器乐的因素,又成功地吸收了西洋音乐中常用的和弦琶音,近关系转调,自然音与变化音并用的手法以及西洋音乐的乐曲组织方式等手法,创作了不限于演奏技术和艺术形式进步的,又在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注入时代精神的二胡音乐作品,也使得他的二胡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