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

《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

ID:20583010

大小:2.01 MB

页数:139页

时间:2018-10-13

《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_第1页
《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_第2页
《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_第3页
《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_第4页
《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1内容提要(1)中药材的浸出原理与影响因素;(2)传统的浸出方法与影响因素以及设备;(3)浸出液的浓缩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常用设备;(4)常用的浸出制剂。2第一节概述浸出技术: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的工艺技术。浸出制剂:以浸出的有效成分为原料制得的制剂。中药制剂:凡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各类制剂定义一、基本概念※3浸出液——①直接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药物制剂,如汤剂、浸膏、流浸膏;②作为原料制备其它制剂,如丸剂、片剂、糖浆剂、软膏剂、注射剂等。药材的浸出过程在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操

2、作。4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露、茶、酊等现代剂型:片剂、软胶囊、注射剂、微丸等中药制剂需要现代化二、中药制剂的进展5※浸出制剂的种类(4类)水浸出剂型醇浸出剂型含糖浸出剂型精制浸出剂型※药材的成分(分类和概念)有效、辅助、无效三、浸出制剂的种类及特点6(一)中药剂型的改革原则:中药剂型的改革:1.坚持中医中药理论2.提高药效四、中药剂型的改革9(二)中药剂型改革的程序:1.制剂学的研究处方来源、剂型选择、剂量确定、工艺选择2.质量标准的研究3.稳定性的研究10中药制剂稳定性试验的特殊性①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②有效成分和无效成

3、分同时存在③各种成分相互干扰,使分解产物测定更加困难11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一、药材的预处理(一)药材品质检查1.药材的来源与品种的鉴定2.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3.含水量测定(9%~16%)12(二)药材的粉碎1.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1)单独粉碎:将一味药料单独进行粉碎处理。氧化性药物与还原性药物、贵重细料、刺激性药物、含毒性成分的药物、树脂类药物。粉碎方法:132)混合粉碎:将数味药料掺合进行粉碎。※串研法:含糖类较多的粘性药物,必须先将处方中其他干燥药物粉碎(粗粉),然后用此粗粉陆续掺入粘性药物中,再行粉碎一次;亦可将其他药物与粘性药物一起先作粗

4、粉碎,使成不规则的碎块和颗粒,在60℃以下充分干燥后再粉碎,以上俗称串研法(串料法)。14※串油法:处方中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且比例量较大,为便于粉碎和过筛,须先捣成稠糊状或不捣,再与已粉碎的其他药物细粉掺研粉碎,此法称串油法。※蒸罐:处方中含新鲜的动物药(乌鸡、鹿肉),以及一些需蒸制的植物药(地黄、首乌)都须经蒸煮,经蒸煮后的药料再与处方中其他药物掺合、干燥、再进行粉碎,此法称蒸罐。2.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151)干法粉碎:系指将药物经适当干燥,使药物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限度(一般应少于5%)再粉碎的方法。2)湿法粉碎:系指在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一

5、起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液研磨法)。粉碎麝香时常加入少量水,俗称“打潮”水飞法:朱砂、珍珠、炉甘石3.低温粉碎常温粉碎困难、含糖较高、挥发性成分为有效成份的物料4.超微粉碎(7m,乳匀机、微晶结晶法)16粉碎所用的设备万能粉碎机气流粉碎机球磨机17※浸出(萃取)过程: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药材的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存在于细胞液中。概括起来是固—液相间的萃取问题,即可溶性物质从药材固相转移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系以扩散原理为基础。二、浸出过程18当浸出溶剂加入到药材中时,首先溶剂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润湿,然后通过毛细管或细胞间

6、隙渗入细胞内。溶剂对药材的润湿——浸出的首要条件。溶剂的界面张力或接触角越小,药材易被润湿,反之亦然。故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界面张力,是提高药材润湿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浸润、渗透过程19浸出溶剂的选择和浸出前处理:带极性基团的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含大量脂肪油或蜡质的药材——须先行脱脂或脱蜡处理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用非极性溶剂浸出时,先将药材水分干燥后才能用非极性溶剂浸出。20(二)解吸、溶解阶段选用溶剂——应具有解吸作用,如乙醇。适量的碱、甘油或表面活性剂可助解吸。溶剂不同,可溶解的对象也不同。水——浸出液中多含胶体

7、物质而呈胶体型溶液乙醇——浸出液中则含有较少的胶质。非极性溶剂——浸出液中不含胶质。有效成分-溶剂间的亲和力>有效成分-植物组织间的亲和力——解吸21(三)扩散阶段注:有效成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时,必须通过细胞壁这个障碍。死亡的药材细胞壁是透性膜(植物细胞原生质膜是半透膜),借助药材组织毛细管的作用使细胞内部的高浓度浸出液流到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亦称为扩散“边界层”。浸出成分最终通过此边界层向四周的溶液中扩散。水(渗透压差)有效成分(浓度差)细胞内溶解大量可溶性物质,溶液浓度显著增高,具有较高渗透压,从而细胞内外出现较高的浓度差和渗透压差。22扩散方程

8、溶质在边界层内扩散速度,Fick’s方程来描述:CCsxdM:扩散量;dt:扩散时间;F:扩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