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渐向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患者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据资料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老年性痴呆患病率达0.75%~4.69%[1]。老年性痴呆(AD)是老年期出现的慢性渐进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衰退。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情感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等。目前对AD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加强行为治疗,环境改变,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其效果将更为明显。现将老年性痴呆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现状;调查与
2、分析 1临床研究方法 1.1病史的采集包括①记忆障碍:早期近记忆障碍,晚期远记忆障碍。②计算力减退。③定向力障碍。④认知障碍:思考困难,常识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可有失认、失用。⑤语言障碍:失语、失写、失读。⑥重者可有精神运动障碍:自动症、刻板帕金森、大小便障碍。⑦人格行为改变。 1.2心理学检查①认知功能检查:简易智能量表(MMSE),长谷川量表,韦氏智能量表,韦氏记忆量表。②生活能力检查:日常生活水平量表(ADL),成人生活能力问卷。③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哈密尔顿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 1.3影象学检查CT、MRI检查显示皮质性脑萎缩和
3、脑室扩大,脑沟裂增宽。SPECT和PET显示顶颞叶联络皮层有明显的代谢紊乱,额叶亦有可能有此现象。 2疾病的临床表现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在疾病进展的任何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情绪、行为或人格的障碍,如睡眠障碍,抑郁,烦躁,焦虑,激越,攻击,淡漠,尾随,游荡,幻想等。痴呆可分为三期[2]。一期(轻度)病人出现健忘,注意力涣散,定向力障碍,易激动,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日常生活尚能自理。二期(中度)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出现神经心理方面的障碍,如失语、失认、失用等。判断、理解、计算力减退,抽象思维能力差,部分病人生活需要照顾。三期(重度)极度痴呆,缄默不语,很
4、难与人交往,整天卧床,肢体动作极少,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护理 目前老年性痴呆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因此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3.1护理模式目前有关老年性痴呆的护理模式主要如下:美国目前主要实施并提倡居家照料为主,结合社区、社会设施的护理模式[3]约有70%的患者在家庭中接受家属或亲朋好友的照顾,部分家庭也采用雇人照料的方式,此外也有部分患者被送进养老院或护理院。澳大利亚的经验是建立痴呆服务特别工作组,成员来自:照料者、消费者代表、临床专家和服务提供者。该工作组建议所有服务机构都应建立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以“痴呆的历程”为重点。近十余年,欧
5、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老年病院和老年病科,这样加强了对老年性痴呆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节省了人力物力。 3.2家庭护理据统计90%的痴呆患者住在家中,科学的家庭护理对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患者康复与社会支持、家庭照顾密切相关,系统化的康复护理不但对巩固治疗,增进老人健康,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亲属健康行为有一定的帮助。 3.2.1生活护理家庭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照顾好患者的生活,其任务是督促协助或料理患者的生活主要有卫生、睡眠、饮食等。 3.2.1.1个人卫生随着病情的进展许多痴呆
6、患者开始出现大小便夫禁,护理人员应定时带患者上厕所。观察患者想上厕所的迹象,如坐立不安、拽衣服等,并立即做出反应。晚上限制各种形式的液体进入,避免夜间大小便失禁。衣服挑选舒适棉质的,容易穿脱的,可用松紧带或布带子。 3.2.1.2饮食饮食要有规律,保持每天进食适量蔬菜水果,限制脂肪及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以清淡消化的为主。饮食过程中注意安全,吞咽困难时劝慰患者缓慢进食,避免窒息。 3.2.1.3睡眠痴呆患者的入睡总是很晚,晚上用安静、平和的语气鼓励患者入睡,灯光调暗,去除噪音,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3.3运动与康复的护理老年性痴呆会对老人造成不同程度的
7、运动、语言、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加强病人的功能康复尤为重要。主要在于躯体生活方面的训练,如吃饭、穿衣、梳洗、行走、定时去厕所、洗澡;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购物、打、洗衣服、吃药、处理自己的钱财。定向力的训练也是重要关注的方面。患者的房间床位都要有明显的标记,夜间房间的灯光不要太亮,但应开着,减少夜间活动。通过训练,可改善患者情绪、生活适应能力及协调性,使患者的精神及社会生活功能障碍减到最低。 3.4情感障碍的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他人不同,性情怪癖、固执,对周围的事物反应迟钝,记忆力逐渐减退甚至
8、丧失。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多交流沟通,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