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

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

ID:2056495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_第1页
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_第2页
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_第3页
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从英汉语动词之异同中看语言的发展【摘要】本文希望通过从动词这一种词性比较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以及语言发展对其影响,给学习英语的人们带来帮助。  【关键词】动词;异同;发展;语言    一、前言  动词,不难理解,就是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词。然而由于英语和汉语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它们之间的林林总总的异同给非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带来了不少困惑。由于语言的本质特性,语言的流动性决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不同语系的各种语言不断地融合,不同语言之间以及同一种语言的本身不断地分崩离析使这个语言的大千世界绚丽多彩

2、、充满活力。  二、英汉动词不同的表现形式  1.英汉动词的数。英语和汉语在动词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之一就是英语动词有数的变化,而汉语则没有。说到数,我们马上会想到名词,特别是表示物体的名词,(单数或复数)看得见,摸得着。但英语中动词也有数的形式。这使学习者,特别是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感到困惑。如Hegetsupatsixeveryday.他每天六点起床。这里的动词“get”后就在了“s”,而汉语动词“起”就没有任何变化。  有英语学者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在一般现在时的情况下,第三人称单数动词要加s,这时是表示动作不止发生一次,是复数

3、动作。heeatsacake应该译为,他(通常)吃一块蛋糕。或者,他们吃蛋糕。所以theyeatcakes。(这里主语是复数而且名词加了“s”所以动词就不加“s”了。(根据e)不等于时态(tense)。对于说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英语动词时态的变化又是一大难题。他们往往因为自己的母语习惯而忽略或干扰了他们的学习。在他们看来,句子有了明确表达时间的词语,句子就算完成了。而在英语中不仅仅只有明确的时间词语,有时没有明确的时间词语,只是通过动词形式上的变化来表示时间的变化。例:  Heorroorroorroorroorning,heakeup

4、,thengoout.(句中动词brush,ake,go做谓语,而getting却是状语。说它不是动词却表示一个动作。故称之为“不是动词”的动词。)  三、语言的发展特别是X络语言的出现对动词的冲击  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科技发展,技术革命使得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与时代共存的语言也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X络语言的出现使语言日新月异。电视、报纸等传媒更是推波助澜,使人们对语言的变化更是难以适应。比如:这些年常见于各种场合的一个动词“构建”就是一个人为创造的新词。“构建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个词出现之前,我们这样说“

5、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构建”这个词实际上是把“构成、建设”这两个意义基本相同的动词合成为一个动词。但丰富了这个动词的含义。这样的创造有利于语言发展。这样的创造生命力是长久的,可持续的。但有些发明创造就显得是在标新立异,故而短命,甚至是有害的。如早前出现过的X络词语“汗”及现在流行的“雷”“萌”等,以及由“不给力”而造出的X络英语新词“ungeiliable”。比如:“汗”本来是名词但被X络语言当作动词,用来表达害怕、恐惧、拒绝等情绪。如A:我今天一顿饭吃了八个大包子。B:我汗!(意思是:不会吧?太可怕了)。再比如“unge

6、iliable”(不给力)这个词就更加离奇。这个词集英语和汉语拼音为一体。英文表示“不、不行、不能或否定”的前缀“un-”和表示“能力”的后缀“able”加上汉语拼音的“geili(给力)”一起组成了这个中西合璧的新词。我们得佩服人类的想象力。这些词语均偏离了它们文学的本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但这些词语的流行只能是为了满足一部分年轻人,确切地说是满足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年轻人的猎奇心理而造出的词语。而传媒的某些人也在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只能理解为媚俗。这样的冲击只是平静的水面上的一点涟漪,散去之后水面依然平静,什么也不会留下。  参考文献

7、  [1]汤忠卫,汤文菲.英语动词分类手册.新华出版社,1998(12)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6  [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25  [4]蒋坚松.英语对比与汉译英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25  [5]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