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59899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初中语文案例:《春》的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创生无时不在——《春》的教学 今天要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我是这样构思的:化二教时,阅读与讲解同步进行。通过阅读感知文本,提高认知,领略散文的语言美;通过讲解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师:春,因为她万物复苏、充满生机,赢得多少文人墨客的尽情赞美。请你说出几句有关春的诗句。生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生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生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师:同学们的知识积累很丰富。但是诗句由于
2、篇幅有限,所写的景物不多,文章就不同了。请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想一想他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的。生1:老师,我们在六年级时就学过这篇文章。生2:主要写了草、花、风、雨、人五种景物。生3:我们都会背了,不信背给你听。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有的还真背了起来。怎么办?是继续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来,还是换一种方法给学生一点新意,给学生自由畅怀的空间?教学不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吗?不能仅仅考虑教师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应当把学生作为焦点。师:很好。既然这样,那么就不必再正字释词了。请几位同学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依靠你现在的理解能力是否有新的理解和感悟,所谓温故而知新嘛?朗读时顺便指点朗读的基本技巧:注意停顿的长短,重音轻重的处理,语速的缓急,语调的高低升降的处理。朗读完毕后,我要求同学们就各自喜欢的段落喜欢的句子先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和新的体会,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主要从语言欣赏角度着手。因为语文教学要加强阅读,何况本文是朱自清的作品。他的散文以清新隽永、恬淡抒情为特点,无论是缜密精巧的构思,还是质朴诗意的语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把情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寄情于景,寄情于物。想象丰富,意境奇美,勾描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美
4、底形象。无形无声的春天,在作者笔下却有情有色、有声有神,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郁达夫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是“贮满诗意的散文,同时也充满了诗的散文美,是散文与诗的有机交融”。好的诗文要朗读和悟读相结合。“三分文章七分读”,更不用说文学味很浓的美文,不经过反复的朗读、悟读,怎么能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美,抑扬顿挫的音韵美?“美文百读不厌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些话无不强调了多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新课标”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是师
5、生与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的对话”。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诵读优美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在学生已经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还是注重学生的阅读,采用朗读、默读、选读、悟读的方法,让学生完全参与到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的对话中来。因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大有好处,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布置完后同学们立刻进入到文本中,有的大声朗读,有的默读,有的还与同桌合读。然后畅所欲言,气氛相当热烈,即使是同一
6、句话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有的从叠词角度说到语言的音韵美,有的从“钻”、“偷偷的”这些词中读到用词的准确生动,有的从词序颠倒的效果上理解表达效果(“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我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互相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唱出婉转的曲子------”句中的“唱”为什么不能改为“叫”?有说“唱”比“叫”好听;有说“唱”能反映鸟儿高兴愉快的心情,用拟人手法把鸟儿写活了;有说写出了春天的活力,春天给万物带来的欣喜。大半堂课没
7、有听到老师在传授知识,只听到学生热烈的、充满激情的话语。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老师似乎成了课堂的点缀。本来打算化二至三教时完成的计划因为学生的预先理解文本而浓缩成了一教时。什么文章结构,层次大意都略去不谈,什么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显得多余。只好把语言的感悟欣赏作为重点来教学,但充其量也只能是跟学生在探讨而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品读赏析文本语言,感知抒情散文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语言欣赏这一环基本结束后,我又设置了两个问题:1、用一个比喻句来评价一下你刚刚学习过的《春》,要求有内容涉及。2、朱自清的这篇《春》是不是把春天的特征写完了?如果没有,那
8、么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还可以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示“春”的特点?这是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进而激发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