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同花型甜荞传粉结实规律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园艺31002班03号 长江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不同花型甜荞的传粉结实规律研究题目类别毕业论文学院(系)园艺园林学院专业班级园艺31002班学生姓名程志刚指导教师刘志雄开题报告日期2013年11月9日第7页(共8页)开题报告不同花型甜荞的传粉结实规律研究学生:程志刚,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指导教师:刘志雄,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1题目来源苦荞与甜荞花同源异型B类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比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202),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甜荞多基因型种群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201
2、303008)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甜荞(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Gaerth),古作荍,又名乔麦、乌麦、花麦、三角麦、荞子,英文名Commonbuckwheat[1-2],为非禾本科谷物。我国是荞麦的原产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品种资源,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辽阔,全国各省地都有种植。荞麦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大米、小麦和玉米等大宗粮食。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含有的铁、锰、锌等微量
3、元素也比一般谷物丰富。在谷物中,唯有荞麦含有丰富的生物类黄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烟酸和芦丁,生物类黄酮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与降血糖的作用。芦丁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保护视力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荞麦还富含镁与铬,临床观察发现一些糖尿病患者食用荞麦后,血糖与尿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6]。伴随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营养结构需求的进一步理性化,荞麦的营养保健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荞麦及其系列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需求很大,特别是在欧、美、日等
4、发达国家,荞麦系列产品市场行情看好。目前,已开发的荞麦系列保健产品有:荞麦保健醋、保健酒、方便面油炸饼、即食凉面、营养速冲面等,挂面已开始出口。甜荞有长花柱短雄蕊(pin)型和短花柱长雄蕊(thrum)型两种花。是一种特殊的异花授粉作物,其自然结实率低下,弄清甜荞不同花型的传粉结实规律,对提高甜荞的产量和杂交育种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第7页(共8页)开题报告3阅读的主要文献及参考资料[1]尹万利,雷绪劳,王敬昌,等.甜荞的食用价值与高产栽培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09(3):207~209.[2]
5、吕娟.苦荞麦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J].农牧产品开发,1995(11):7~9.[3]尹礼国,种耕,刘雄等.荞麦营养特性、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2(5):32~34.[4]李丹.苦荞麦加工与利用的研究[D].博士学论文,无锡轻工大学,2001.[5]武素平,鲁纯静.荞麦面对血脂及脂肪肝的动物实验[J].食品科学,1988,(2):10-11[6]阿列克谢叶娃RC,帕乌舍娃3n编著.李克来,杨珍,张爱香译.荞麦的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J].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1一2[7]黄秀芳.
6、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杂粮作物,2003,23(1):57-59.[8]尹礼国,等.荞麦营养特性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2,(5):32.[9]张亚等.荞麦的利用价值与产业化开发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3,(3):67-68.[10]张等.荞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11):44.[11]KayashitaJ,etal.ConsumptionofaBuckwheatProteinExtractRetards[J].Bios
7、ciBiotechnolBiochem,1999,63[12]徐丽华,潘宏,赵英明.养麦——一种新兴的多用途植物.国外农学一杂粮作物,1998,18(3):1~4[13]严力蛟,汤金尧.荞麦研究综述.农业科技译从(浙江),1993,(1):5~9,18[14]钟兴莲,姚自强,杨永康等.荞麦资源调查研究.作物研究,1994,8(4):3l~32[15]郭晓娜 姚惠源.荞麦蛋白质的结构、低消化性及生理功能研究[J].江南大学食品学院2005[16]李光,余霜,周永红,陈庆富.金荞麦和甜荞植物叶抗氧化活性物质分析[J
8、].广东农业科学,2013.07[17]严伟,张本能.甜荞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4):93-96.[18]武素平,鲁纯静.荞麦面对血脂及脂肪肝的动物实验[J].食品科学,1988(3):10-11.[19]刘淑梅,韩淑英,崔国金,等.甜荞麦叶总黄酮降糖、降脂作用及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9):181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