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54349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3
《畸形的著述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畸形的著述文化 []剽窃作为一种客观的著述文化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历史时序为线索,对中国古代剽窃的发展源流作了纵向梳理,并对古人对于剽窃现象的反应及态度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剽窃与代著、作伪、盗版等出版活动一样,是孕育中国古代著作权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剽窃 古代著作权 著述文化 剽窃作为一种古老的著述文化,由来已久。《礼记·曲礼上》言:“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曰:“剿,犹掣也。取人之说为己说。”[1]“剿说”作为一种不良现象提出,其含义实际等同于后来的“抄袭”“剽窃”。这说明先秦就已出现剽窃现象。入汉后,抄袭现象已不鲜见。汉代“有贤良、文学之选”,读书人通过
2、经术、文学才能的选拔,可以入仕为官。在利益的驱动下,“诸生竞利,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2]。 魏晋南北朝时期,剽窃已渐成风气。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曾著有《庄子注》,死后为郭象窃去。郭氏在向注的基础上,杂合自己所作的几篇《庄子》注文,凑成了一部新的《庄子注》。虞预,字叔宁,借私访王隐的机会,“窃写”了王隐所撰《晋书》的部分内容,并勾结权贵构陷王隐,致其罢官归家。王隐幸得庾亮纸笔之助,才得以完成《晋书》。其实,王隐的文笔并不好,所著《晋书》“文体混漫,义不可解”,但虞预还是迫于“赖有著述流声于后”的压力剽窃了该书。刘宋时期的何法盛甚至厚着脸
3、皮公然向郗绍索要《晋中兴书》,郗绍不允。何法盛便趁郗绍不在家,窃走了这部书,并署上自己的名字。又据南朝钟嵘《诗品》载:“《行路难》是东阳柴廓所造,宝月尝憩其家,会廓亡,因窃而有之。廓子赍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3]诗僧释宝月用钱封住了柴赍的口,算是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名声,但终究没能瞒过世人的眼睛。庾仲雍,字穆之,所撰《湘州记》抄袭了《韩非子》的部分文字。清人刘声木斥其为“生吞活剥,真属下乘”[4]。另外,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拟古作品。西汉枚乘著有《七发》,魏晋以后学者竞相模仿,迭有《七激》《七兴》《七依》《七款》等十五六家。不过,此类作品属模拟之作,与恶意剽窃又稍有区别。 “剽
4、窃”一词正式出现在唐代:“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管辈数家,皆见剽窃。”[5]唐代社会流行一种风气,读书人为了登第入仕,先将自己的诗文献给有名望的人,请为推荐,这叫行卷。有些胸无点墨的人实在作不出像样的文章,只好剽窃他人诗文。据《大唐新语》载,唐郎中李播在蕲州做官时,有个举子李生投来行卷,李播一看,竟是自己当年应试的作品。经再三盘问才知道,原来是李生20年前在书肆花钱买得,仅将改换姓名而已。《唐语林》记载了一则类似的故事:“卢司空钧为郎官,守衢州,有进士贽谒。公开卷阅其文十余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公云:‘此文乃某所为,尚能自诵。’
5、客乃伏,言:‘某得此文,不知姓名,不悟员外撰述者。’”[6]看来,类似“李鬼撞见李逵”的事例在唐代还真不是个案,真让人哭笑不得。唐人竟有凭借窃诗而中进士的。杨衡,字仲师,吴兴人,有诗名。据《唐诗记事》载,杨衡隐居庐山时,有人剽窃他的诗句而登进士第。后来杨衡也应试及第,正好遇见此人,当面质问他:“‘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此君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杨衡戏谑道:“犹可恕也。”[7]唐人多读古诗赋,前代佳句烂熟于胸,创作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袭用前人佳句。这种情况,即便是王勃、李白、杜甫、王维等这样的大诗人也在所难免。初唐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以《滕王阁序》名扬天下,但其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6、水共长天一色”却是模仿北周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而来。像这类模仿而作的联句,后人还专门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类俳”。当然,也不排除恶意抄袭的。唐代有个叫张怀庆的,专好偷窃名士文章。据《大唐新语》载:“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云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8]针对诗文抄袭的不同情况,诗僧释皎然在《诗式》中将诗文抄袭划分为“偷语”“ []剽窃作为一种客观的著述文化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历史时序为线索,
7、对中国古代剽窃的发展源流作了纵向梳理,并对古人对于剽窃现象的反应及态度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剽窃与代著、作伪、盗版等出版活动一样,是孕育中国古代著作权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剽窃 古代著作权 著述文化 剽窃作为一种古老的著述文化,由来已久。《礼记·曲礼上》言:“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曰:“剿,犹掣也。取人之说为己说。”[1]“剿说”作为一种不良现象提出,其含义实际等同于后来的“抄袭”“剽窃”。这说明先秦就已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