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原生态歌唱”与“院校民族声乐”各就各位、名正言顺地歌唱

让“原生态歌唱”与“院校民族声乐”各就各位、名正言顺地歌唱

ID:20553017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让“原生态歌唱”与“院校民族声乐”各就各位、名正言顺地歌唱_第1页
让“原生态歌唱”与“院校民族声乐”各就各位、名正言顺地歌唱_第2页
让“原生态歌唱”与“院校民族声乐”各就各位、名正言顺地歌唱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原生态歌唱”与“院校民族声乐”各就各位、名正言顺地歌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原生态歌唱”和“院校民族声乐”各就各位、名正言顺地歌唱李文平去年写过一篇“从‘青歌赛’谈歌唱教育”的小文,在《音乐周报》2008年5月14日[音乐评论]版刊发,谈了些关于“西洋美声”教学体系形成之基础时态,以及呼吁建立和完善我国不同地方、民族“原生态歌唱”的教学归纳、形成体系等话题。今天想邀请大家的智慧一同来说说,在我国民族歌唱艺术整体事业发展中,“原生态歌唱”和“院校民族声乐”存在位置、名称、作用不明确的问题,同时提出建议。让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说。一说位置。如果把我国自己的歌唱事业比作一颗树,那么,“原生态歌唱”的位置就是“树根”,“院校民族声乐”

2、的位置就是“树干”。树根与树干是不可分割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它们分工明确,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这里,我们要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和田青等专家所作出的努力,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向他们致敬!但是,我们看到,在“原生态歌唱”与“院校民族声乐”两种不同风格的歌唱中,由于位置不够准确,常常会产生误会、引起事端、形成伤害,让人着实心疼。既然“原生态歌唱”是“根文化”,就要保证它的活力,就不能让它离开土壤的位置。只有明确地保证了它的位置,才能让每一条根个性地、充分地吸收营养,保证根独有的价值。也才能为“大树”事业形成坚实的根基。所以,我们说“原生态歌唱

3、”的位置,是根文化,是我国民族歌唱庞大的“树根”;(这里不指原生态歌手个人意愿的发展去向)。“院校民族声乐”是从根文化发展而来的文化,它是在“树根”上成长起来的,像“树干”一样的主体文化。它的形成,是经过我国几代声乐教育家立足于歌唱根文化基础上,吸取“西洋美声”的优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前仆后继,特别是在金铁霖教授为代表的声乐教育家们的突出成就之上形成的。它具有普通话一样的全国流通性,具备大多数国人的审美取向,它的统一性和融合性产生了相当的主体影响力。因此,不难看出“院校民族声乐”的位置,是主体文化,是我国大民族歌唱的“树干”。二说名称。位置明确,名称就

4、好办了。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自《论语-子路》],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在管理上这是第一步。“原生态歌唱”曾经使用的名称有:民歌、民族民间歌唱、民俗歌唱等等,现在大都称为“原生态歌唱”。名称是一个符号,主要体现的是事物的特性,并简明扼要表明其内涵。如果名称不准确,就会产生误导。在“原生态歌唱”的称呼上,是否应该强调出它的方言性,这样才能保住“根文化”的性特,保证不丢失其土壤的内涵。所以,我认为更名为“方言歌唱”更准确些。“院校民族声乐”曾经使用的名称有:民歌唱法、院校民族唱法、民族声乐等等,现在大多称为“院校民族声乐”。它是在“方言歌唱”

5、基础上成长起来,并吸取了西洋美声教学方法的优点,逐步完善了整套歌唱教学方法。它代表了中国大民族的主体形象,已经在实践中被我国政府和民众广泛流通使用,甚至已经被世界认知为中国式的歌唱。近来很多专家已经在呼吁这一名称问题,在这里,我也要进一步增援并提醒:“院校民族声乐”已经成长到了“而立”之时,尽快给它正名为“中国声乐”,好让它在主体文化的位置上名正言顺地承担起责任。三说作用。名正了,言就顺了,作用可就大了!“方言歌唱”和“中国声乐”各有各的作用。先说“方言歌唱”的作用。上述位置和名称中阐明,“方言歌唱”具备的是不同地方民族的特性。正如胡锦涛主席近日在新加坡参

6、加APEC会议期间,通过大屏幕对新加坡在上海学习的学生所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央视新闻播出)。说得太好了,有地方性,就有它独特的、值得尊重的个性文化。在地方与地方、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层面上,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可以交流、展示和学习,不可以评比。我们作为相关活动的管理组织方,没有权利让根与根之间产生对立,更不能妄加评说谁好谁不好。因此,我建议:停止全国性的对不同地方和民族之间“方言歌唱”的比赛,这样的形式容易造成伤害和误导。建议改为充分展示“方言歌唱”的活动,让各地方和民族自己评选出优秀的“方言歌唱”,不受约束地展示其风采,让我们充分享受根的营养,

7、更真实地了解、尊重和继承自己的根文化。再说。“中国声乐”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国声乐”已经在方方面面形成了气候,已经可以像“西洋美声”当年一样,确立和形成国际拓展性的赛事,适应日益扩大的国际需求,发挥其面向国际的文化载体和桥梁作用。因此,我建议:尽快建立和开展“国际中国声乐比赛”;同时将“中国声乐”专业学科,增设到各国的“孔子学院”中,进一步发挥“中国声乐”应有的作用。我相信,“方言歌唱”和“中国声乐”,能“各就各位”“名正言顺”的歌唱,大家就可以齐心协力地,为祖国的歌唱事业发挥好作用,为大民族的复兴建设发挥好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祝愿我们的歌唱之树根更深、干

8、更壮、枝叶更加繁茂!2009年10月20日【《音乐周报》2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