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

ID:20551915

大小:84.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库:人人全文2002年教育类专题(GT)关于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实践__以历史教学为例【原文出处】北京教研【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104【分类号】G32【分类名】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复印期号】200201【作者】阚维【作者简介】阚维北京171屮学一、问题的提出在历史课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在授课的形式上我们做了可贵的探索,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经验、模拟角色扮演学习历史的尝试,而另一方面,对于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授课环节却缺乏必要的研究。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历史课的课堂提问上。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衔接点一一提问,

2、能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解力、创造力的目的。们以往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有些仅停留在经验型的“论方法”阶段①,即只是就提问的角度、内容进行归类总结,缺少“方法论”上的指导,因此本文试图就提问的依据、原则、方法,展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二、理论依据宂竟什么样的提问算是“恰到好处”?不成功的提问,失败在什么地方?我汄为,这可以借鉴国外“汄知不和谐”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进行研宄。所谓“认知不和谐”的理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一个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当感性知识输入的信息与学生现

3、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最大。70年代,接过这一研究思路的是日本学者提出了一个引起学生认知兴趣的策略方案,即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之间引起不和谐,“汄知不和谐”会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共同去研宄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曰本学者提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明确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历史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问题对课堂教学没有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看提问能否做到从学生的“认知不和谐”角度进行切入:所谓较难的问题,往往是指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自身认知之间的梯度(提

4、问涉及的知识与学生掌握的知识之间需要较多的知识储备才能达到)较大,“不和谐”程度突出,学生需要通过自身建构起知识之I'Hj的桥梁,才能解答出问题;反之,学生的认知与提岀的问题之间梯度较小,提岀这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意义就不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的提出缺乏思维力度。”日本学者在他们的研宄中,将课堂提问的“认知不和谐”理论的“和谐梯度”分为五个层次:和谐梯度“不和谐”造成的结果第一层次浅层型A与已有联系紧密,难度较小第二层次中层型B与现有知识之间有两个连接点第三层次中层型C与现有知识之间有三个连接点第四层次深层型D与现有知识之间有三个以上连接点第五层次发散

5、型E连接点较多,难度最大所谓“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系统上进行发展,而学生的课堂上的认知系统,就成为他们以后逐步提高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要使提出的问题能达到预设的0的,使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学教师必须能够通过提问,切入到被提问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去。反之,武断地将学生的思路强行与自己的思路进行连接,只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他山之石,可能攻玉”,从国外对提问这一教学环节进行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三、提问的基本要求(一)提问要符合它的根本目的。提问的根本目的,

6、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促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冲动”。历史学科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教材和自身带有的历史观,提出了不冋于现有教材所述和教师讲授的观点:二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尝试归纳、总结、验证出课本或教师讲授的历史结论。因此,历史学科课堂提问的设计,应该全部服从并服务于这两点。所谓成功的提问,就足符合上述要求的提问,就足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往往就上一节的基本概念,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些提问就应该做较大的改进。我们可以把复:>J旧课的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

7、的原因、影响有哪些”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鸦片战争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又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是因为鸦片而起,可为什么还被称为“鸦片战争”,为什么史学家称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这样的提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在回答中完成了知识的复习。(二)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个学生的汄知系统与教师的汄知系统是不一样的,也与其他学生的汄知系统不完全相同。正因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提问。常有教师抱怨在课堂上无论怎样引导,学生总是“启而不发”,提问的失败,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回

8、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大量课堂提问的成败例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