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

ID:20527768

大小:9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_第1页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_第2页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_第3页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_第4页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  1.五输穴   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

2、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各经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

3、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

4、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至沟天井2.原穴、络穴   “原”即本源,原气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名“十二原”。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络”即联络之意,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督

5、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共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2.1.原穴   一、用于诊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目前,应用经络测定仪,测量各经原穴的导电情况,分析各经的虚实,以协助诊断脏腑疾病。其读数与井穴知热感度的读数相反,数字大表示脏腑实证。   二、用于治疗:《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原穴可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既可补虚,又可泻实,原穴对脏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可单用,亦可与相表里的络穴配用,叫原络配穴法。因此法是以病

6、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客,所以又叫主客原络配穴。   2.2.络穴   一、用于诊断:《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当经脉有病时,有时会在络穴所在的络脉上出现酸痛、麻木、硬结及颜色改变,可帮助诊断疾病。   二、用于治疗:一是络穴主治络脉病,如手少阴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可取通里穴治疗。(详见络脉病候)。二是一络通二经,即络穴不仅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经的病症,如手太阴络穴列缺,即能治肺经之咳嗽、气喘,又可治大肠经的牙痛、头项强痛等症。三是络穴治疗慢性病,特

7、别是脏腑的慢性疾病,古人有“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之说,即指久病不愈时,其病理产物气血痰湿等常由经入络,故凡一切内伤疾病或脏腑久病均可取络穴治疗。对于络脉之实证,用浅刺放血的方法治疗。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任督脾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络穴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鸠尾长强大包3.背俞穴、募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分布于躯干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3.1.背俞穴   一、用于诊断:《灵枢·背俞》:“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

8、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指出五脏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现反应,按压背俞穴可以协助诊断。   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