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18629
大小:69.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2
《大国崛起的逻辑行政论文范文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同崛起的逻辑行政论文范文大全大W崛起的逻辑“大岡崛起”,不仅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也应当被视作鬧家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概念是耍有逻辑支撑的,逻辑支撑是耍有历史内容的。孟子曾对“大岡”概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有很好的表述,他说“以仁假力茗霸,霸必有大国”。(“孟+•公孙丑上”刘俊田等译注:《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5页。)这里的“霸”讲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霸权”,而是有影响力的U家;所谓“仁”,讲的是W家制度,而“力”则是一个U家的现实W力。这样,大国崛起就应具备国力和制度这W个要素。其中,国
2、力是资源转换形式,因此,大国首先应是资源占有和控制较多的国家。孟子的话,对现代国家崛起的研究,也同样适用。人总是要吃饭的,为了经济利益人们便组成各种社会集团,并以集团的名义展丌阶级的和民族的斗争,这种集闭发展的最商形式就是W家。古代W家内外关系以血统皇权维系,近现代国家内外关系则以法权意义上的主权维系。这样,主权就成了现代“国家崛起”理论的逻辑起点。与人要吃饭的道理一样,国家更是一个汲取资源的强力系统。岡家的崛起需要资源支撑。这样,m家存在所依赖的资源则成了“大国崛起”逻辑演绎的第一环节。由此便派生出如M家力量
3、、国家权力、W家权利、W家制度和W际民主等概念系列。概念是逻辑演绎的“纽扣”。但是人毕竟与动物不同,人在吃饭的时,还是要思考的;国家在需要资源的同时,也要宥意识形态和相应的社会制度。物质资源,尤其是战略性物质资源的宥限性与极难再生性,决定W家间的关系是一种绝对博弈关系,但是绝对博弈屮可能出现的绝对“零和”结果,乂使人的绝对傅弈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变为和对傅弈关系,在各自国家力量的边界寻求理性和解。一张世界地图,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崛起本身并不仅仅是国家为获得资源释放国力的物理过程,确切说,
4、它更是一个政治过程。国家政治是W家力量的理性使用。亚理士多徳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辩证法是逻辑溃绎的科学方法,人类自觉运用辩证逻辑的能力是理性的表现。岡力是岡家崛起的基本条件。国家力量的核心当然是军事力量,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版1975年版,第819页。)但是,国家军事力量是要有边界的和不可透支的。这是因为国家可控资源是稀缺和绝对有限的;除非这个国家将全世界的资源拥为已冇。但这样就会出现一国与所冇国家相对立并不可能取得胜
5、利的悖论。历史表明,大同崛起于地区性守成,衰落于世界性扩张。对已崛起的大国血言,其衰落速度与扩张程度为正比。徳W俾斯麦在主权统一问题上不惜铁血,但在统一后,尽管德国已有了令整个欧洲望而生畏的武力,但此时德国外交却表现出少有的温和并由此获得Y巨大的成功。不幸的是,德国威廉二世及肜來的希特勒放弃了这种与大同交好的温和外交政策,走世界扩张和无限透支武力的道路,这又使徳M在大战后惨被肢解。二战结束之初,美W也曾表现出全球武力扩张的倾句,朝鲜和越南战争透支了美W的W力,并造成美W在20世纪60年代末衰落。尼克松上台后迅速
6、果断从越南撤兵,收缩国力,此后美国国力再次恢复并持续继续上升。苏联解体后,美国重蹈冷战吋期世界武力扩张的覆辙,继1991年和1999年的海湾和科索沃战争之盾,美閃在新世纪之初几乎一年发动一场战争。现在美国陷在伊拉克不能自拔,国力出现衰落迹像。这些历史经验对正在崛起的屮国是有用的。尽管屮国经济已日益与世界融为一体,尽管中国对国际资源的需求门益增加,但中国一定要理性地认识和保持武力的使用限度:在主权统一问题上,中国武装力量使用是果断育力而不惜代价的;在閩际资源利益问题上,中M的武装力量使用是自卫性;在W际问题上,屮
7、W武装力量只用于在联合W的框架下维持世界和平。与霸权w家不同,服务于中国崛起的国家军事力量只是一种自卫性力量,因而只是一种有限使用的岡家力量。如果屮国能理性地认识并守成于这个这个限度,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可持续的。为了主权的尊严和岡家的独立发展,中岡应当敢于使用武力;同样为了尊严,中閩也要不轻易使用武力。现在我们再回头反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思想,以及小平同志为中W未来50年的提出的“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标,就会理解这是他们那一代领导人,根据自己的政治经验,所作出的对屮国未来崛起边界的理
8、性限定。对今天中国人而言,最困难的也许不在于中国崛起,而在于中岡是否可以理性崛起。理性崛起意味着准确地把握中岡崛起的边界,而规定这个边界的则是W家资源可支撑的国力边界。首页1234尾页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站上教师的岗位,面临教书育人的巨大压力、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使的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不断修补自己的同吋快速的适应并不断的摸索学习。如今,已然不断成长了起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