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17588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erp的应用与内部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ERP的应用与内部控制的加强皇甫黎明【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会计系统和信息系统不断的融合,在这一融合过程中,企业也应该考虑将内部控制系统融入其中,形成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管理系统。本文从成本控制、业务流程控制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内部控制系统融入会计系统和信息系统。【关键词ERP内部控制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意为“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2、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ERP系统这一管理工具作为企业的管理平台,显而易见,ERP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在ERP系统实施以前,许多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仅仅针对某一方面如会计信息系统、进销存信息系统、销售系统等。在此种背景下,各项流程的设计及内部控制更多的是以部门为基础来进行,而ERP系统实现了从接受订单、安排生产、计算物料需求、物料采购到支付货款
3、、投料生产、发货运输、开票收款、记账生成报表、进行各项财务分析等业务集成,实现了跨职能、跨部门的业务处理,实现了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使原来各部门的职能界限变得日益模糊,而且依托ERP系统这一平台,企业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代理网络、各地制造工厂等的各种经营资源、各种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采用ERP系统后,企业的控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部门的工作在ERP系统中形成了一条信息链,在此背景下,许多原内部控制程序在ERP系统的引入后无法适应ERP系
4、统的需要,出现了新的控制风险,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财政部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那么,在ER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呢?结合实际,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应该特别注意对以下三方面的内部控制:第一、关于成本的内部控制、第二、关于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第三、关
5、于风险的内部控制。一、关于成本的内部控制ERR系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从MRP、MRPⅡ到目前普遍应用的ERP,在最大的成本项目——物料成本上实现了精确的控制,在该项目的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它5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在二战后,产生出库存控制订货点法。按经济补充库存原则,控制模型中设立两个参数:订货点、订货批量。(2) 物料供求计划:在生产周期内把生产目标的独立需求从主生产计划按照产品的物料构成清单开始向下逐层分解为各个零件,并据此安排零件的采购计划。(3)MRP:将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和采购作业计划相结合;在
6、计划执行过程中,综合来自车间、采购人员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调整计划平衡。(4)制造资源计划(也称MRPⅡ):将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人员、采购等各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系统。(5)ERP(企业资源计划):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为基本特点,具备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和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在这些发展阶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关于物料成本的内部控制是如何发展的:(1)从粗放走向精细,使得对物料成本的内部控制精益求精,深入到了企业的物料需求的最
7、基本层面。(2)从单一部门走向跨部门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物料成本的内部控制仅仅是物料部门的责任,然而随着物料成本的内部控制不断向更深的层面发展,其责任部门也逐渐向生产计划部门、生产部门、工程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延伸,甚至延伸到了企业外部的供应商,目前有些企业实行JIT(Justintime)的生产模式,对供应商的物料供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供应商作为企业自身的一个部门列入了内部控制的范畴。完善的成本控制需要一个能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使企业能够全面规划成本并能够从接
8、受订单起到最后回收货款的各个流程中加强对各种成本的控制与监督。在ERP导入之前,绝大部分的信息是过时的、局部的,甚至是失真的信息,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此背景下,成本的控制主要为事后控制,也就是在成本发生后进行考核分析,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加以借鉴,而事中控制、事前控制因为要牵涉到众多部门的信息集成与即时信息的归纳汇总而几乎成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