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

ID:20512783

大小:175.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13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_第1页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_第2页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_第3页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_第4页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一、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性质: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表现。2、内容(权利与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能世代享用,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3、特点4、瓦解原因春秋后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政府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用地租剥削农民。这种制度是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

2、位,它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均田制:·背景:这种形式,往往是在经历了一场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国家控制了大量无主土地的情况下实行。·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前提条件: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农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贵族地主无此负担。·内容:A、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

3、田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地主利益也都得到了保障。B、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开始向政府领种土地,到了不能劳动或者身死时,再把土地还给政府。土地有两种,无主的荒地称露田,按规定还给政府,不能买卖。已经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按规定不必还给政府,可以买卖。政府规定,一夫一妇要向国家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产麻的地方纳布一匹(不交帛)。此外,农民还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调。·作用: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促进了

4、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比较完备)·瓦解原因:唐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没有可分土地,均田制则无法继续实行。清前期的“更名田”背景:内容: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作“更名田”。意义: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及其后果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兼并是最大特征:A: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阶级力量增加的表现,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封建社会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B: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

5、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使兼并得到一定的缓和,二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古代封建政权对土地调整A:调整的原因: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地主阶级矛盾激化,封建统治的危机爆发,广大农民为反抗压迫,求得生存,揭竿而起。封建国家由于统治力量削弱,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迅速消灭。B:调整的基本点:一是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和财政收入;二是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土地制度旧中国的广大农村,绝大部分土地集中在不足农村人口总数1%的地主富农手中。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关系,给广大农民造成极痛苦,阻碍着整个社会生产

6、力的改革。因此,土地问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项基本问题,变革土地制度,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重要标准。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土地政策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亩田制度》,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民生”的含义就是平均地权,但未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胜利后,国家用“核定地价”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最后达到“国民共享”的目的。C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如1931年的土地政策,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7、土地改革法〉〉,但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个例外。由于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当时采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A第一次:土地改革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B第二次: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