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ID:19987611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_第1页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_第2页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_第3页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_第4页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详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特征 租与赋   历代之税制,类皆以征收土地之生产物及人民之劳动力为主,广义言之,即将两者合而称为"赋役",唯自狭义言之,则前者谓之"田租"、"田赋"等,后者称为"赋役",又称"力役"、"徭役"。租之愿意,本指祭神时上供欲物及部分收获物;赋则由军事力役而来,含有兵役义务、人头税之意义。   以农业为生产基础之中国税制,与土地制度有密切之关係,因土地国有有改为私有制,而使课税方式产生变化:由支配人身之税制变为以每户为单位之户调式,田租由定率调课税改为定额课税;未几,出现以均田法为基础之租庸调制,此等秀税皆以缴纳实物

2、为主,唐末以降则改为缴纳货币,同时赋役亦由直接之征调劳动(差役)转为间接之征调劳动(雇役),而其力役之项目又以从事职役之工作为多,即作为小官僚之力役。十五、六世纪以后,赋役与田赋有合並为一之倾向,再经明代一条鞭法及清代地丁银之实施,劳动征调及土地税乃完全变为征收田赋之一元化矣。支配人身之税法   依古典所载,对公田之地租征收,夏有贡,殷有助;春秋时代则有彻法,以年耕之丰歉为基准征收部分收获物,战国时代则成立贡法,平均数年之收获,征其十分之一。吾人可由此变化,明了原为集团之耕作已易为个别之零细经营,而土地国有制亦因此课税之变化而崩溃,及

3、至秦国商鞅"广开阡陌",改革土地制度,新课税法亦因应土地私有制之展开而成立。   汉代,由政府调查及民间申告占租之事实以审定田税,依其收获量,三十税一;赋则片调为兵役及吏座,在地方郡县从事劳役。凡此皆以征收实物及征调劳动力为原则,但亦有免除吏座之更赋,而代以缴钱者,又有所谓"算赋"、"口赋"之人头税,亦含有免除兵役之代偿金之意味。总之,汉代税制乃以国家对人民实施人身支配为其特色。户调之制   曹魏之"户调制",将原本人身支配之税制基本方式改以户为课税单位,将将田租由定率课征改为定额课征(每亩四升),此种制度,经西晋武帝之"户调式"而为

4、南朝所沿袭。东晋以降,徭役日渐苛酷,南朝甚至将徭役改以换钱缴纳,按年课征。北方之五胡诸国,似亦实施户调制,但北魏之均田法,其课征对象由户改为夫妇,並整顿徭役,施行"土断",流民设籍,实施三长制以整理户籍,防止逃避徭役,因之,租调役之制度至北朝末年已大备矣。租调役之制   隋继北朝之制,起初亦对丁妻征租、征调,其后废止授田,租调役改专课丁男,其间亦行代役之征庸制。唐初承隋之制,其后律令完备,乃行每丁岁输粟二石,谓之租,岁输绫绢丝各二丈、绵三两(输布则二丈五尺,兼调麻三斤),谓之调;每丁正役平年二十日、闰年二十二日,必要时得延役,但最长以

5、三十日为限,延役则租调全免。唯实际上不服正役者,可以每日纳绸或丝三尺、布则三尺七寸五分之例代之,此谓之庸,其后纳庸成为常制。此外亦有以中男为对象之杂徭(译注:唐初定令,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可以赀课代偿,以充地方行政必要劳动之用,杂徭之日数不明,但可想见其必相当繁重。   正役可以以庸、杂徭可代以赀课,正显示由差役转入雇役之趋势,而均田法之杂行,相对地削弱了租庸调制之成果,加之国费日增,征收户钱(纳钱)、地税(纳实物)之外,更课以附加税,座至均田租庸调制解体,因此此种国家财政大制,未几即为两税法之税

6、制所取代。      两税法与职役制   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两税法乃将昔日之杂捐诸税合而为一,分夏秋两期征收,有地

7、者课田税(纳谷),有财产者课户税(纳钱),其不居处而行商者课商税(纳钱),量出计入而为单一之税,较之租庸调制更能适应时代,而其后乃长期地成为中国税制之中心,然遇财政困穷之际,则又合征其他杂役,民亦苦不堪言。   两税法之施行,原应吸收本来之力役在内,唯实际上力役仍然存续,仅其对象由原来以丁为单位改为以户为单位而已。此外,力役之内容又有在原来之徭役劳动之外,另独立产生办理州县乡村杂物之战役出现,至宋代乃成为职役制,为其后各代所继受,而赋役之趋势亦逐渐以纳钱取代。   宋代税制以两税法为本,民田之赋(夏秋两期征收)外,尚有公田之赋(官佃之

8、佃租)、城郭之赋(城市之地宅税)、丁口之赋(丁男之人头税)、杂变之赋(牛皮钱、麦钱、茶钱等)、商税(对有店铺营业所课之住税及商品通行之过税),以及茶、盐、酒之专卖、至南海留易所课之关税等,大都以缴纳货币为主,而以商税及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