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07874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0
《中国三农学界三大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三农学界的三大主力——《漫谈中国“三农”学界》之二陈文胜华中科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摘要:“三农”问题研究,中部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区的三农学术研究就应运而生迅速“中部崛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中主力”。北京既是国家政策的“集散地”,又是各大学府和思想库的集中地。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研究人员,都在全国占有绝对多数,是无可争议的“三农”学界“北京主力”。县乡干部处于三农矛盾的最前沿,对农村社会的快速变化反应最为敏捷。实践的需要迫使在现实的矛盾中去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寻求解决方法,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
2、县乡主力”。关键词:“华中主力”;“北京主力”;“县乡主力”作者: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华中科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衡阳,421200,best-9966@163.com自从三农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以后,研究三农的文章汗牛充栋,研究三农的人员数以万计。笔者并非专业的三农学者专家,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对中国三农学界进行一个方面的基本概括,但由于笔者身在偏僻的乡镇工作,掌握的资料信息不很对称,仅仅只是简述武汉、北京、县乡的三大研究主力,权且作为对三农学界一个不自量力的尝试。一是以华中师
3、大和华中科大为基地的“华中主力”。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研究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不研究农民革命,研究农民革命就不可能不研究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中心的中部地区农民。同时,中部的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要想实现“中部崛起”,难点在“三农”,而希望也在“三农”。作为没有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的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对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具有决定作用;而且对于全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三农”问题研究,中部省份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三农学
4、术研究在中国三农学界就应运而生,迅速“中部崛起”,形成了“实证研究”这样独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并以华中师大和华中科大为基地组合成为了一个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学术梯队,笔者称之为“华中主力”。以实地调查为研究起点,并用第一手资料为素材来表述农村现实的乡村实证研究,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成果成为国内乡村政治研究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机构,是乡村政治研究的基础资料,并引起了国家有关政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成为我国最负盛名的“三农”问题研究基地。对于该中心而言,更令人称颂的是,拥
5、有一个数代人共同努力的学术梯队。不仅拥有一大批知名的三农学者如张厚安、徐勇、项继权、吴理财、邓大才、王习明、仝志辉(从思想倾向上可以归入“华中”)等,就是国家社科院的于建嵘和华中科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贺雪峰、吴毅、董磊明等,均来自这里。作为国家人文社科领域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可以说是该中心现在“三农实证研究”的旗手。他是在辛秋水和张厚安之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继张厚安提出“乡政村治”和“理论务农”的田野研究后,他重新提出了“村治”概念,并带领这一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
6、思路是:城乡统筹、农民进城、资本下乡、民主合作。他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代表着他在“农村村民自治”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中正平和”是他学术观点的总的特征,因而,他的学术理论基本上是政策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有人对笔者说,现在湖北省乡镇改革的“乡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他的理论影响。在中国三农学界享有盛名的于建嵘,尽管现就职于国家社科院,但无论他作为徐勇教授的嫡传弟子,还是在研究方法上与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实证研究一脉相承,都无疑应归属于“华中主力”。他以自己的《岳村政治》,从政治危机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三农问题,以
7、大胆揭露农村基层治理的危机而引起朝野注意。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无法否认他脚踏土地、心系黎民的情怀。作为湖湘子弟,他继承了湖湘文化崇尚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传统;关注的课题,都是与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紧密相连,又是很多人顾虑重重的领域。如信访问题,一经他的介入,马上便形成了惊世骇俗的挑战。免除农业税和一系列“休养生息,藏富于民”的农村政策,有人认为都有着他的影子。如果说影响中国,于建嵘确实做到了;他给沉寂于书斋、从理论到理论的学者树立了典范。华中科大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虽新创不久,却迅速引起了三农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代表人物之一
8、的贺雪峰认为:检验学术水平的标准,不是西方期刊是否发表,而是对中国农村本身的解释是否到位,理解是否合理,而是能否正确理解中国当今农村的处境及其原因,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及可以作出的选择。很多人认为,贺雪峰没有某些学者的那种煽情,不象某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