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

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

ID:20494841

大小:6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2

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_第1页
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_第2页
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_第3页
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_第4页
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改良艺术理论教育的三个基本点当今的艺术理论教育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一方面,社会发展必然带来艺术的变革,陈陈相因的艺术理论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新的需求,解答艺术实践问题,亟须可靠的基础理论建设来支撑。一些艺术理论教科书为了显示艺术多元和理论的包容性,把哲学、美学、心理学、信息论、语言学的概念揉在一起,这些速成的艺术理论观念混杂、泛泛而谈,既没有说清“某一个”,也没有分清“某一类”,更没有基本原理统领全局,形形色色的艺术标签就像五味杂陈的大拼盘。其实,艺术多元或观念不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虚假和浮躁,不良学风导致了艺术理论的混乱,这

2、些问题关系到艺术教育的有效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艺术价值观。在2006年和2007年两次全国性的艺术教育理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曾就学科内容、评定标准和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讨论,这显然不是技术层面的定性和归类问题,艺术的学科建设和培养目标需要可靠的基础理论来统筹。理论脱离实际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理论脱离直观感觉谈鉴赏,脱离人的需求论价值,脱离社会背景评论意义,从生吞活剥观念开始,通过形而上的论证,又回到观念中来,这种理论上的自我循环无异于逻辑推演的文字游戏。一些人无暇研究基本的艺术问题,而是热

3、衷于装点新概念,忙着贴上新标签,通过变换“话语体系”来显示新与异,其理论之虚玄令人生疑:也们谈论的还是那可感知、可亲近、有益于人类的艺术吗?理论教育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空洞的观念更新也不能代替切实的艺术研究。理论研究需要针对艺术表现的特点,需要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需要社会学的视野和辩证方法。如果脱离生活体验和艺术经验的基础,艺术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更遑论对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了。一、基于直观效应的艺术分析人类的视觉功能先于语言,天生就会看,然后才学会说,而且,能够看明白的也不一定能说清楚,眼睛是获取知识、信息的最重要的通道。视觉艺术是“看”的艺

4、术,欣赏或解读首先来自视觉,对作品的感受是起码的依据。一些感觉贫乏的理论家,常常撇开视觉效果去演绎高深的意义,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视觉艺术要诉诸直观,对形象的感觉至关重要,无论是艺术的形象特征还是形式构成,都是有形的表现,要先面对直观形象,再来分析前因后果,换句话说,就是要透过艺术表象来研究其中的道理。艺术的特长是展现而不是说明,艺术表现要在感觉中兑现,不能靠观念来解说。艺术魅力来自一种感性体验,常说的直观感受、视觉经验、感情色彩都可归入感性的范畴。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美术鉴赏不妨先欣赏花红柳绿,再来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先感觉落石砸出

5、的水花,再来考虑它的力学原理。视觉信息丰富、微妙而多义,鲜活的视觉效果很难被理性地条分缕析。只要听起来悦耳,看起来顺眼,感性体验可以在瞬间形成,这就是艺术直觉与科学理性的不同。所以,不能把艺术分析变成名词术语的抽象推论,如果把形象置换为干瘪的符号,也就消解了形象的感染力和艺术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所谓对艺术进行符号解读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对于视觉艺术来说,有形的感觉超出无形的意义,丰富的形象表现是语言表达难以企及的。无论是主观意图还是客观情景,都要借助可视的艺术形式,落实在可感的画面形态上。一些艺术理论试图把“可看的”变成“可说的”,可总也

6、说不清楚,理论观念因此变得虚玄、晦涩、费解起来。艺术涉及人的感觉和情感,事关艺术表现的形式和技法,一些艺术问题属于体验的问题、实践的问题,理论要懂得在丰富的感觉中适可而止。阿恩海姆认为:对于艺术家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说,那种纯粹由学问和知识所把握到的意义,充其量也不过是第二流的东西。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必须依靠那些直接的和不言而喻的知觉力来影响和打动人们的心灵。”1]546我们正是要研究艺术是怎样“影响和打动人们的心灵”。对此,格式塔学派的艺术心理研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虽然这种研究还在初级阶段,但正面解答了艺术实践的部分问题,不失为研究艺术形式的

7、有效方法。有一种艺术评论不是从作品出发,从生活体验出发,而是观念先行,用既定的理论来阉割艺术,这就难免指鹿为马、牵强附会。他们自闭在观念堆里摆弄艺术,就好像单身汉关起门来论爱情,只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这种理论不但消解了艺术的视觉魅力,也没有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念,只是用抽象、含混的语义来掩饰贫乏的感觉,所谓的艺术分析只是对某种观念的转述和套用。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当今批评界的时髦做法是,在批评文章中食洋不化地贩运现代西方某些哲学性的批评理论,堆砌各种哲学的、准哲学的概念®。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对所要批评的作品本身不感兴趣,读了以后

8、,我们丝毫不能增进对作品的了解,也无法知道对作品的真实看法和评价是什么。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把作品当做一个实例,用来对某一种哲学理论作了多半是十分生硬的转述和注解。在我看来,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