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

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

ID:20492155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1

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_第1页
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_第2页
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_第3页
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_第4页
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设疑,引领探索愿望【摘要】物理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要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笔者认为,要贯彻好新课程要求,实现好新课程目标,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课堂教学要精心设疑和析疑,创设以“疑”激“趣”、以“疑”导“思”,最后析“疑”的转变过程。本文拟从设疑的原则、方法两方面探讨新课程下物理教学中的设疑问题。  【关键词】设疑原则方法  【】G632【】A【】1674-4810(2012)09-0133-02

2、    设疑即设计疑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设计提问。设疑是架设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实现内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设疑是一门艺术,富有艺术性的设疑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设疑是一把开启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精心的设疑能引领学生拨开云雾,打开知识大门,畅游于知识的海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师挖空心思设计的提问,学生却感到迷惑,启而不发,无动于衷。那么,究竟怎样设计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兴

3、趣呢?  要避免设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就得遵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设疑。  一设疑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才是他们真正掌握的东西。”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在设疑、解疑中时刻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地思疑、析疑、解疑。在贯彻这条原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    去寻找最佳的设疑

4、点,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整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成功,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在设疑时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要求、一种模式。着眼于全体学生,一方面,要求设疑要真正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以略高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宜;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分层、分类、个别设疑等办法来照顾“两极生”(成绩优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并在自己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有

5、所收获,得到充分的发展。  3.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成长具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推进,见闻会日渐丰富,知识会日积月累,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人的成长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坚持动态性原则,就是要求在设疑时,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学习心理等,从其变化中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设疑是一门艺术,掌握设疑的方法技巧对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思维,提

6、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二设计疑的方法  1.温故引疑法  温故设疑法是指在师生共同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以旧知识为依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新问题的方法。这一设疑方法一般用在一节课或学习一个新内容的开始,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新问题。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的知识时,先温习数学中的“直线”概念,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问:光是怎样传播的?并通过日常实验,让学生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作为启发,这时向学生提出:光为什么不沿曲线传播?有学生就回答那样就不会有影

7、子了,我们可以看到被墙壁挡住的事物,这样就把该知识点弄清楚了。  “温故”是为了“知新”,温习哪些内容完全要针对学习新内容的需要,切忌泛化随便。另外,要注意根据新旧知识的关联从旧知识中寻准设疑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误导引疑法  误导引疑法就是教师故意把问题引向错误,激发学生反思,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设疑方法。  例1,如右图所示,物重为300N,若用150N的拉力,将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2m,那么拉力做的功是多少J,拉力的功率是多少=300J  P==900J  P

8、=W/t=900J/10s=90W  误导引疑法多用于学生容易忽略某一因素而导致错误的问题,通过引学生进“陷阱”而“后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有着异于寻常的功效。  3.情境设疑法  情境设疑法是教师针对要讲授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引出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方法。情境的设置可根据讲授的内容,通过实验、讨论、讲故事等方式灵活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