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

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

ID:20481703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_第1页
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_第2页
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

2、第1 在今天,“启蒙”这个词已经遭到人们的质疑了。它所预设的“前启蒙时代”的黑暗和蒙昧在某些局部上已被纠正。它建构的“启蒙者”、“启蒙话语”、“启蒙对象”的三位一体内含的由知识规约的人格不对等,它的居高临下和咄咄逼人已因其话语霸权的特征而丧失了自身的一部分价值依据。然而,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激进反传统、它所建构的一套启蒙话语在器物落后、制度落后到文化落后的反思中,因“现代化”的迟迟未降临而似乎一直没有丧失其合理性。强大的西方作为一种背景使其文化成了一种文化革新的参照系,以致在“启蒙”这头“现代性”怪兽的四

3、处冲撞中,传统文化节节败退,甚至奄奄一息。而非常明显,因文化的内化特性,将落后追溯到文化落后便意味着一种文化批判的长征。鲁迅的“不读中国书”一直在勾勒着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奉若神明的精神轨迹。时光的流逝虽然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但场景的变异却抽去了这个痕迹背后的文化心理。“理解”失去了感知的支撑,对历史文本和事件的解读于是只有借助“想像”中的体认才能建构出一个共通的逻辑。如果说我们面对“五四”一代“打倒孔家店”的场景曾经拍手欢呼,希望将“吃人”的文化从心中彻底清除出去,那么在“文化保守主义”已经取得一定的声势,人们又一次认识到一个

4、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对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甚至政治意义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理解他们的激进了。当历史的场景快速地变幻,支撑事件和言论的情感支离破碎,那么曾经具有合理性的东西似乎也丧失了合理性。一种文学化的判断在我们看来越来越没有意义。“不读中国书”的喧嚣让我们产生这样的一个意象,以为鲁迅真的是对传统文化要全盘打倒,无论儒、道、墨,法诸家,或仅仅是儒家文化本身的各种内容,是“一个也不宽恕”的。我们忘记了这是一个由情绪支持的偏激的文学化的判断。它针对的不是全体,但为了强调对这个事物的诸多内容的情感和摒弃它的合理性与紧迫性,采用了一种“整全

5、性”的表达。如果我们注意不到这一点,就陷入了一种单身度的思维,以为对事物不是绝对肯定,便是彻底否定。如果是这样,文化批判与文化保守便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无聊之争,作用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领域的它们就有可能被拉到同一个领域和层面来检验它们的功能。这将使文化批判和文化保守越出它们的适用界域,不断地放大它们的所指,最终该摒弃的反而留了下来,而该保该守下来的反而遭到摒弃。一种观点要想醒目,它就必须携带情感和价值判断的信息并不断放大自身的所指。在这个时候,它的表达越是有力,越缺少规范性和解释力,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也越脱节。判断者也许先在地设定

6、了一个特定的语境而使他的观点获得意义,但由于主体的“认知图式”的不同,别人不一定能进入他的语境。每一种事物的属性是无穷多的,这些属性相互冲突,却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换言之,他抽取事物的某一属性而对与之冲突的其他属性的舍弃非常容易陷入一种独断论。从某一属性出发,所发出的判断针对的却是事物的“整体”。而构成了这一事物的其他诸多属性,却显然不构成他的观点的支持依据。这样实际上判断者已经使自己陷入了一个悖论:如果自己的观点成立,那么只要用这个整体性的事物的其他任一与其观点赖以获得现实的逻辑基点的属性相冲突的属性进行论证,就可以对之证伪。

7、从这种意义上讲,任何一种“整全性”的判断都属于越过判断有效性的假命题。比如中国文化什么什么的,中国知识分子什么什么的,哲学什么什么的,伦理学又什么什么的,如果不能用它赖以成立的特定语境构筑一个限定的范围,即使它能实现逻辑的自洽,也不能获得它的有效性。这个语境之所以重要,乃在于它构成了一种“理解的前结构”,没有大致相同的这个“理解的前结构”的人,根本不能进入他的语境,自然也不可能对他的观点作出符合其原意的正确的评论。当我们谈论鲁迅的“不读中国书”,谈论胡适的“二十年不谈政治”而专注于文化批判时,如果不能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捕捉当时

8、的文化心理,以及认识到语言在把握复杂事物时的无力,就不可能逃脱纯粹的“语言分析”的陷阱。如果不是这样,在文化保守主义抬头的今天,对于仍然具有极大意义的文化批判,我们就不可能给它一个合法的地位。在今天,文化批判的理论工具已经令人眼花缭乱了,从精神分析、语言分析、结构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不一而足。它不并仅仅是一种文本的编码游戏。文化批判建基于这样的一个逻辑:人是文化动物,正是靠文化他才得以成为人,也正因此他被文化所规定。我们看见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而是人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属性。从这种意义上讲,是文

9、化本身为人的奴役作出了说明,也为文化批判提供了一个先验的价值依据。从人的存在属性主要等同于文化属性中可以看出:我们要确定一个人,无论如何离不开各种文化的规定性;而我们想要改变一个人,必须改变他的文化属性,或者说控制了他的文化指令。文化批判的可能性是:既然某种奴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