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文学素材的多层次积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学素材的多层次积累摘要:文学素材的积累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它蕴含着多层次的活动:用眼看世界,增加生活阅历;用心悟世界,丰富生活体验;用口说世界,提升生活情调;用笔写世界,提升生活情调。这个过程是动态、开放的,是不断生成的,经过常态性的加工,学生的文学创作素材必然会得到美化,必然会更加有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学素材积累 文学作品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学生“粉丝”,他们也很希望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为此而“销得人憔悴”,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积累文学素材。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具有一种接纳条件刺激物
2、的总和规律,这一规律来自条件刺激物的有效信息,随着刺激信息的不断传入,信息总量在积累,表现为算术和式的递增。文学素材的积累无疑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它蕴含着写作的主体——学生“接纳条件刺激物”,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并随着情境的变化不断生成新的情感体验等多层次的“高级神经活动”。 一、用眼看世界,增加生活阅历 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即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耳闻、目睹、鼻嗅、口尝、体触等直接了解外界情况;一种是间接的,即通过语言、文字、信号等传递消息而获得信息。写作实际上起源于信息的获得,表现为信息的输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
3、社会是写作信息的主要的、直接的源泉,历史则是其间接源泉。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1]学生写作不一定要达到“伟大”的高度,但用眼看世界,观察自然、社会和历史则是其写作的必由之路。 对于学生而言,用眼看世界的方式有二:一是以校园为起点,以家庭、社会为延伸点,以自我为视角,饱览自然风光,阅尽社会人情;二是以教材为起点,以图书馆为延伸点,以人物传记为重点,融入沧桑历史。 二、用心悟世界,丰富生活体验 用眼看世界只是文学素材积累的第一步,
4、还必须进入第二步:用心悟世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用眼看世界也只能停留于经验层面;于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这是体验,用心悟世界无疑属于这个过程。马克思认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2]用心悟世界实则上就是“人化自然”,典型化社会生活和历史的过程。 德国著名学者伽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
5、,在艺术表现里就完全获得一种新的存在状态。”[3]学生用心悟世界就是要在他们的经历中寻求“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梳理出激动人心的、久久不能忘怀、令人回味不已的经历。根据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经历一般不会集中于某一时间或某一个空间,它们可能瞬间出现,也很可能在再次回味时出现。因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教会学生善于体验这些过程,善于捕捉这些经历。 对于学生而言,用心悟世界的方式有二:一是及时体验,在“真”的基础上,以“善”、“美”为准则,记录下触动灵魂、富有意义、令人难忘的经历;二是延时回忆,以时间为过滤器,体味以往的经历,记录下令人感动的时刻和事
6、件。 对于文学素材的积累而言,用眼看世界和用心悟世界只是两个初等层次的行为,绝大多数学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但是,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的文学创作所运用的素材往往是超出这两个层次的,是有变异的。这就要求文学素材的积累进入更高的层次:用口说世界和用笔写世界。 三、用口说世界,提升生活情调 作家吴伯箫说:“惟其是生活才有光,有热,有运动,有发展,有未来。‘生活’这个词里包含了真实,完美,新陈代谢,四季常青。”[4]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真实、完美”的世界里,感受着生活的美丽与丰富多彩,他们自然会有一种不吐不为快的冲动。体现在文学素材的积累上,
7、这就是用口说世界。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置于不同的群体当中,让他们开口说世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乃至课外活动时,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引导他们开口诉说世界存在与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说的一方在说世界的同时,也会再现自我的生活世界,展现青春的风采,建立生活的自信,丰富生活的情调,从而更加觉得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多趣。听的一方会受到濡染,自觉地加入这个行列,与其他同学共同歌颂生活,描画未来,而且会用他人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世界,会给文
8、学素材的积累带来不可言喻的奇效。如果条件允许,语文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不同的社会大舞台上,让他们以各自积累的素材为基础,参加作文大赛、朗诵比赛;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