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67550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0-10
《通货膨胀及货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货膨胀与货币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般支付手段,其数量和流通速度反映了一定时点具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在供给因素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一定时点货币量的多少大体反映了影响通货膨胀程度的社会总需求水平。从实践看,通胀与货币的关系较为复杂,我国M2增速超出GDP增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在分析我国历年积累起来的货币总量规模对通胀水平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中长期内由于各国储蓄率水平、融资结构、货币化进程以及供给面等因素的差异,货币对通胀水平的影响程度也有不同。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且以银行储蓄为主,融资结构上高度依赖银行贷款,以及仍处于转轨阶
2、段的货币化进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实际的货币需求以及货币与通胀的对应关系。其次,短期内宏观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上市场主体消费和投资意愿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货币转化为真实需求的速度,进而影响物价总水平。三是通胀水平除了与货币等需求拉动因素有关外,还与供给冲击、成本推动、劳动生产率等供给因素密不可分。在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背景下,供给因素对通胀的影响值得关注。此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条件和通胀水平还会在多方面受到外部冲击因素的影响。总的来看,货币偏多可能带来通胀效应,但通胀并不完全由货币数量引起,还会受到预期变化、货币流通
3、速度、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及其他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广义货币总量与GDP相比较。例如,1980年到2003年期间我国M2/GDP持续上升,从0.36上升到1.64,但并未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通胀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几年甚至还徘徊在通缩边缘。2003年至2008年我国M2/GDP从1.64下降至1.51,在此期间却出现了流动性偏多、通胀压力上升等现象。因此,必须结合多方面因素科学分析通胀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政策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
4、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政府信用支持下,货币信贷出现持续快速增长。总体看,这一时期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对提振信心、扩大内需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同比增长6.5%较快恢复到2010年前三季度10%以上的历史趋势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实体经济需求的逐渐回升,价格总水平也相应回升。具体看本轮物价上涨,还与以下两个因素密不可分。一是外部货币条件宽松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大量资金涌向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此外,美元等主要计价货币总体贬值,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1
5、0年,以美元计价的我国进口价格平均上涨13.7%,出口价格平均上涨2.4%,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二是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趋升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的推动下,影响物价上升的成本推动因素逐渐增强,导致农业、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货币环境看,主要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状态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国内货币存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从经济基本面看,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强,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通胀预期上升较快,潜在的价格上涨等风险不容忽视。基于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量适度、灵活调
6、节、结构优化的要求,把控制物价较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考虑前期货币存量增长较快的潜在风险和逆周期调节需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保持合理适度的利率水平,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