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

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

ID:20456995

大小:49.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0

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_第1页
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_第2页
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_第3页
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_第4页
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一二单元重点课文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芦花荡老头子的形象爱国抗H的热情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怡自尊敌人严密监视着芦苇,然而“每到晚上,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这说明了什么?有了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吋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中心思想通过写老头子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头子爱憎分明、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祌。表现了根裾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

2、呆望着这阴森黑喑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既点明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的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的活动场所。拟人,不仅形象地写出苇子长势之快,而且写出芦花荡地区人民不屈不饶的坚强性格和坚定的抗日信心。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绒,正在迎风飘散。这是老头子看到的美景,衬托山老英雄在痛打鬼子吋内心萌发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孙犁(1913年

3、4月6〜2002年7月11),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这部回忆散文集,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它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來——地位低下2、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没有文化3、摆成“大”字的睡相——粗俗4、元旦的古怪仪式一淳朴,关爱孩子,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5、一肚子烦琐的道理一知道许多事情、道理,其中不免有迷信成分;6、给“我”讲长毛的故事_愚昧无知7、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详写)——心地善艮,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

4、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又心底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为何用较多笔墨写远房的叔祖?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怎么会渴慕《山海经》1、当阿长來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2、怎样理解阿长的“确有伟大的祌力”?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

5、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她不识字,居然卖来了。所以说,PSI长“确有伟大的神力”。3、当阿长买來《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又惊又喜),“这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祌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又惊又喜,感激不尽。4、作者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山海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所以作者这么说。5、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不多

6、,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此前此后倒写了不少?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读者可以想象她是怎样到处打听,跑了多少书店,操了多少心,从而突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综上所述,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这件事呢?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我们却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怀念。这是为什么?(注意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先抑后扬“憎恶”“讨厌”是儿时

7、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如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育年守寡,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曾•迅在具体的描写屮饱含同情。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1、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本文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作者对她“不大佩服她”“不耐烦”,若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