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

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

ID:20451274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1

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_第1页
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_第2页
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_第3页
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_第4页
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臧克家笔下乡村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臧克家笔下的乡村意象当前库:文史哲全文数据库(1951-2005)(W8)臧克家笔下的乡村意象【分类】纪念臧克家先生百年诞辰【栏目】纪念臧克家先生百年诞辰【关键词】臧克家/诗歌/传统/时代【期号】200505【总期号】290【页码】27【作者简介】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作者】孙基林   在诗人臧克家半个多世纪诗歌历史绘就的图景中,或许再也没有比他笔下的乡村意象更为质感和亮丽的生命景色了。这不仅构成了他情感和生存所系的家园世界,更成了诗人生命存在的本原和基本形态。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一个诗人

2、把他全灵魂注入的诗,才能成为好诗,一个作品一经用生命铸造成功,它也便与生命一起成为了永恒。而诗人臧克家正是凭着这全数的灵魂和整个生命铸就了这永恒的诗和笔下永恒的乡村世界,从而让我们这些许多年后在此驻足的人们,真切地体味到了生命、诗和永恒的意义。臧克家笔下的乡村意象当前库:文史哲全文数据库(1951-2005)(W8)臧克家笔下的乡村意象【分类】纪念臧克家先生百年诞辰【栏目】纪念臧克家先生百年诞辰【关键词】臧克家/诗歌/传统/时代【期号】200505【总期号】290【页码】27【作者简介】山东大学文学

3、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作者】孙基林   在诗人臧克家半个多世纪诗歌历史绘就的图景中,或许再也没有比他笔下的乡村意象更为质感和亮丽的生命景色了。这不仅构成了他情感和生存所系的家园世界,更成了诗人生命存在的本原和基本形态。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的,一个诗人把他全灵魂注入的诗,才能成为好诗,一个作品一经用生命铸造成功,它也便与生命一起成为了永恒。而诗人臧克家正是凭着这全数的灵魂和整个生命铸就了这永恒的诗和笔下永恒的乡村世界,从而让我们这些许多年后在此驻足的人们,真切地体味到了生命、诗和永恒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诗歌史

4、上,臧克家是以1933年最优秀的新诗人中的一个,定格和崛起于现代诗坛的。他的价值和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闻一多《烙印·序》)。他把自己比作“一条吃巴豆的虫”,“嚼着苦汁营生”。进而以这种生命经验和“对这种经验的了解”,给人呈现出一个有质感的沉甸甸的乡村世界。因此,我们只有从生命、成长、经验和记忆等视角切入,才能真正理解乡村对于诗人生命和写作的双重价值和意义。“我爱乡村,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臧克家《我的诗生活》)由此

5、,他乐于被人们称作一位中国的乡村诗人或泥土诗人,就像叶赛宁乐于自称或被别人称作俄罗斯最后的乡村诗人一样。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正是从臧克家的《烙印》开始,现代中国“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诗人自己所谓的“一双宠爱”即《烙印》和《泥土的歌》,无疑就是乡村中国的一幅聚焦画卷,字里行间浸透着泥土的沉实、血泪和特有的芳香味。这里,我们不妨以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作为参照,对此作一个粗略的比较,因为不独他们均享有“乡村诗人”的美誉,更为内在的因素是臧克家灵魂深处所具有的叶赛宁情结,这在《泥土的歌》中体现得

6、尤为明显。两位诗人均出生于乡村,同样偏爱并用一枝笔歌颂着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以及土地之上的自然与人民。他们也一样地厌恶与抵制城市,将此看作是对乡村诗意与自然美的破坏与毁灭。只不过叶赛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自然与生命的审美意向,而臧克家则多一些乡村经验与人文社会的关怀而已。正如列日涅夫所说:“叶赛宁与乡村的联系是毫无疑问的。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并在农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这对他不无影响。他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情趣的薰陶,对乡村极端贫困的生活也颇有感受。农村赋予他以抒情地咏唱的才能,赋予他以极其丰富的比喻和形

7、象。”(《谢尔盖·叶赛宁》)这使得他得以“穿着农村手风琴手和农村歌手的红衬衫”,唱出了一曲曲极具抒情色调的乡村之歌。高尔基在读了他的乡村抒情诗之后,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说:“谢尔盖·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田野的悲哀’,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恻隐之心(人———比天下万物———更配领受)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谢尔盖·叶赛宁》)他笔触所及的田野、乡村,温馨、静美、原始,纤尘无染。这是静谧的乡村之夜:“已经是夜晚,露珠/在荨麻上闪光;/我站在路边,/紧挨在柳

8、树旁。//朗朗的月光,/正照在我家屋顶上,/我听到远处传来/夜莺的歌唱。”(《已经是夜晚,露珠……》)夜渐次深了,这时“小河安谧地睡了,/幽黑的松树林不再喧嚣,/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啼叫。//……夜,四周静悄悄,/大自然中一切都睡了,/月亮洒下一片光辉,大地顿如银子般妖娆”(《夜》)。这里不仅有露珠、荨麻、柳树、家屋、小河、月光,也有夜莺、秧鸡等一类生命物,尤其那些具有俄罗斯乡村风情的白桦、山楂树、燕麦、木犁、茅屋、篝火、雪原、奶牛、雄鹰等等,更是不时出现在他的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