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D:20444265

大小:8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宄进展薛晗1贾瑞萍2(通讯作者)(校审)(1内蒙古医科大学010059;2内蒙古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014040)【摘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黏膜、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补体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异常等许多观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木文将对IT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

2、述。【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细胞免疫【中图分类号】R5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73-03StudyProgressonPathogenesisof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aXUEHanΔJIA灿中%※【Abstract】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isthemostcommonclinicalautoimmunedisorderandthepathogenesisisnotcompletelyclear,whichclinicalfeatur

3、esaremucocutaneousbleedingandvisceralhemorrhage.ThemainPathogenesisofITPincludeshumoralandcellularimmunity-mediatedplateletdestruction,abnormalmagakaryoytequantityandquality,suppressedplateletproduction.Inrecenctyears,TheopinionsofcomplementsystemandTfollicularhelpercellshascausedmoreattention,This

4、reviewwillbemadetosumupthestudyprogressonthepathogenesisofITP.【Keywords]immunethrombocytopeniapathogenesiscell-mediatedmimune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山血性疾病,包括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其中以原发最为常见[1】,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半数以上是儿童,成人ITP则以育龄期妇女和老年人多见,艽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因素,0前研究热点集中体现在抗体直接介导或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介导的血小板破坏以及抗体诱导巨核细胞凋亡,T淋巴细胞异常、细胞凋亡、细胞毒性T细胞等多个

5、方面,现就以上方面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进展进行综述。1.血小板自身抗体、Fcγ受体及补体异常机制1.1血小板自身抗体ITP发病的经典机制即自身抗体所介导的血小板破坏。研充表明约60%-70%ITP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plateletassociatedimmunoglobulin,PAIg),其中大多数为血小板抗体IgG(plateletassociatedIgG,PAIgG)[2]。在生理条件下,机体对自身抗原表现为免疫不应答,只奋当自身抗原发生改变吋才能引发自身抗体对抗原的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自身抗原识别主要是通过抗原隐蔽表位的释放、表位扩展及分子模拟机制来实现

6、[3】。抗血小板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包被着抗体的血小板通过FCγ受体与抗原提呈细胞结合,容易被吞噬破坏,致使血小板数量减少。McMillanR及Houwerzijletal发现巨核细胞表面也表达与血小板糖蛋白相似的抗原,抗血小板抗体就可以识别巨核细胞导致血小板产生减少并诱导巨核细胞凋亡[4-5],Riviereetal[6]还提出ITP患者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存在固有缺陷且与骨髓微环境无关。由此抗体诱导的巨核细胞凋亡及巨核细胞的固冇缺陷都导致了巨核细胞质量及数量的异常。1.2Fcγ受体自身抗体通过Fab段与血小板结合,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表达的Fc

7、受体(FcγR)结合从而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系统破坏。根据FcγR的双向调节作用,分为活化型受体(FcγRI、FcγRIIA、FcγRlII)和抑制型受体(FcγRIIB)两类。其中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IIA与表面包被GPIIb/llla的血小板结合后,通过络氨酸激酶的作用引起细胞间信号触发,最终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属于正性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