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36125
大小:326.7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2
《中职示范校建设建设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1.行业发展背景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十一五时期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30%,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内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例也逐年增加。这些反映出电子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资本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急剧变化,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东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链中不可缺的环节。电子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必然要求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
2、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多余人员,另一方面又急需大量引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员,从近几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分析如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类别工作岗位制造类(1)电子产品装配、测试、质检(2)电子产品维修工作(3)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工作服务类(1)客户服务(2)供应商服务营销类(1)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的销售,如试听产品、GPS(2)电子产品调试、安装和技术服务2.行业需求背景(1)贵州省“十二五”
3、期间工业强省战略的需求贵州省九个市(州)大量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有更好的职业教育和更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具有专业培训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是贵州实施开放、融入成渝、参与泛珠、招商引资等工作软环境的必备条件。项目涉及制造业、原材料、交通、能源、经贸、旅游、农业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这就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能培养、提供合格的各种人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本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贵州省与重庆市达成的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将在遵义市打造年产千亿元的IT产业链。从今年起,重庆市把遵义市纳入重庆市范围内的相关产业
4、发展规划,并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把遵义市与重庆市内各区同等对待。遵义市IT产业园区将重点承接重庆等地IT产业转移,引进电脑机箱、外壳、键盘、鼠标、线路板、播放器等IT配套产品加工业,以及嵌入式系统、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数字和教育媒体等软件开发项目,并将加快建设IT技术平台和综合服务体系,紧缺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等专业人才近一万人。在遵义市“十二五”规划也把工业强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努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实现突破。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在我市
5、十大支柱产业中属大力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预计在今后三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有较大递增。因此从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来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具备很好的需求市场,可以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在人才市场有较大的需求量。也为重点建设发展本专业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充分条件。3、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状(1)办学基础良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骨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2002年。2008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贵州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为“省级重点专业”,经过十年的发展,本专近三年为社会输送
6、合格毕业生累计达到825人,在校生550人,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2)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我校目前已建有多个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技能实训室、PLC实训室和单片机实训室,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良好的设备。(3)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我们还准备引进更多、更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队伍
7、素质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力争达到一流水平。(4)取得的成效毕业生获得“双证”率达95%,其中有80%左右的学生取得2个专业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技能竞赛成绩佳:历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各技能竞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一个阶段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为电子专业示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4.本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坚持依托制造业行业,立足遵义地区,辐射沿海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职业岗位定位: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维修一线技术工人;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的管
8、理者、工程师助理、营销人员;能在小型电子企业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二、建设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行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岗位为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