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寿县耕层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方法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寿县耕层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方法改进 1寿县耕层土壤养分现状 据寿县土肥站资料,寿县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的20多年间,随着农作物种植制度不断变革,化肥的大量投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量提高,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1.1有机质含量显着提高 各乡镇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98%~2.00%,各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在1.28%~2.38%,以沿河黄潮土为最低,水稻土为最高.有机质含量较第二次普查时增加幅度在50%左右,主要原因是寿县水田面积的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分解慢,造成有机质积累,另因化肥施肥量的增加,使植物根、茬
2、残留量增多.但目前有机质含量与高产优质栽培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仍有差距. 1.2pH值变小、酸性增强 各土壤类型pH值与第二次普查比较变化幅度在0.4~1.5,以黄潮土的淤土、两合土土种为最高,水稻土各土种为最低,主要原因是旱地改种水稻后所致.土壤的酸碱度仍在作物较适宜的范围内. 1.3速效氮含量大幅度提高 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幅较大,且处于较高水平,所测样品与第二次普查比较增长幅度最低者仍达60%以上,主要原因是长期重施氮肥. 1.4有效磷含量显着增加 第二次普查后增施磷肥的措施取得了成效,使土壤磷素供应趋于平衡.
3、 1.5速效钾含量大幅度下降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下降幅度在20%~50%,土壤钾素水平已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土壤缺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成为主要因素[1-2]. 1.6微量元素含量不均 由于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使土壤酸性增强,微量元素铁、锰、铜有效性增加.因此,绝大多数水田土壤暂不缺铁、锰、铜,但要注意因地制宜地补施锌肥. 2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有机肥未能充分利用 随着稻、麦、油等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寿县农作物秸秆量不断增加,常年全县粮食总产已经达到150万t,按照经济系数推算,全县农作物秸秆
4、已经达到133万t,但焚烧和废弃未利用的秸秆达65万t,占总秸秆量的48.9%,浪费了近1/2.由于寿县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达40万人,在家务农的劳动力负担较重,较少有余力增辟和施用有机肥,造成有机肥农田投入量剧减,2013年与1990年对比,全县有机肥年施用总量下降79万t,按计税耕地面积测算,耕地年减少有机肥投入6645kg/hm². 2.2施肥比例不当 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20余年,土壤养分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效钾含量1997年之前下降幅度较大,1997-20
5、13年呈缓慢上升趋势.据调查,近年来农户施肥不了解土壤肥力变化情况,有重氮轻钾现象,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常发生倒伏,病害虫危害严重.棉花大面积发生红叶茎枯病,2009年发生面积近1333.33hm²,减产损失达到30%以上的有144.4hm². 2.3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白土田、黄白土田水稻普遍发生颖壳不闭合现象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寿县水稻生产即发现颖壳不闭合现象,当地群众称为硬颈稻,全县发生面积2000hm²左右,2003年与高温热害重叠发生,水稻颖壳不闭合加上颖花不育,共发生2
6、万hm²,近几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面积稳定在1.00万~1.33万hm²,给寿县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2.4化肥利用率不高 据20个小麦和20个水稻3414试验结果分析,水稻氮肥利用率中等偏低,平均为33.83%,磷、钾利用率明显偏低,分别为13.71%、18.32%;小麦氮素利用率较高,达55.53%,磷、钾利用率也较低,分别为24.41%、25.33%. 2.5施肥方法不当 一是化肥撒施.由于农村劳动力紧张,化肥撒施的现象相当普遍,油菜、棉花、玉米等株型较大的作物,基肥、追肥采用撒施的
7、方法,造成养分严重浪费.二是基追肥比例不当. 部分走读型农户,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仍然沿袭一炮轰的懒办法,作物前期旺长,后期早衰.三是追肥时期、施肥量不精准.许多农民不根据地力、不同作物和生育期的需肥要求、苗情,趁雨天随意施肥. 3改进施肥方法的对策 3.1轮作施肥 寿县主要耕作制度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小麦-大豆、油菜-棉花、一季春棉、小麦-玉米等.轮作施肥应该以每年秋作物为一个施肥周期的起点,制订轮作施肥制度和合理的施肥方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作物的收获及产品的外运,被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大量营养元素不能
8、归还到原生态系统中,作物生长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便受到破坏,为了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通过施肥措施归还土壤中亏损的营养物质,使土壤肥力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并且有所提高.在一个具体的轮作周期中,一是要考虑统筹兼顾,重点优先.即根据轮作作物的经济地位、产量水平、品质和效益,合理分配施肥品种、数量[3].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