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26249
大小:118.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12
《宋代家族与文学【第五章】——以澶州晁氏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家族与文学【第五章】——以澶州晁氏为中心第五章晁氏文人个案研究之一:晁补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人。早岁随父宦游,弱冠之年即作《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秀丽,使苏轼叹息:“吾可以搁笔矣。”[1]父逝后奉母归耕,衣食困窘。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冬,调澶州司户参军,改充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八年(1085)除太学正。元祐元年(1086)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元祐五年(1090)迁校书郎,因俸薄难以养亲乞外任,岁末,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元祐八年(1093),回京师任著作佐郎,再迁秘书丞。绍圣元年(1094)六月,
2、出知齐州。绍圣二年(1095)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应天府通判,又改通判亳州。绍圣四年(1097),党论起,贬处州(今浙江丽水)监盐酒税,赴任途中丁母忧,服丧家居,迁居金乡城东。元符二年(1099)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还朝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复改神宗国史编修官,又除吏部郎中,八月,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崇宁元年(1102)改知湖州(今浙江吴兴),九月入元祐党籍。崇宁二年(1103)免官回金乡闲居。大观四年(1110)知泗州(今安徽泗县),以疾卒。在“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最早
3、受知于苏轼,受其影响最深,亦兼擅诗、词、文、赋、绘画及文艺理论,文艺诸方面发展均衡,这点很像苏轼,但他在各方面都没有跻身大家行列。反而不如黄庭坚的诗、秦观的词能够卓然成一大家。虽然如此,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中的一员,本身就值得人们关注,他的词论和对楚辞的研究,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何况他只是与苏轼这样的天才相比份量见轻,与时人比较,他在文艺各方面的成就其实相当出色。由于宋代文人普遍崇文重学,博识多能,因此研究宋代文学,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否则难以对研究对象作出全面的把握。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晁补之的研究投入力量并不均衡,在他的家世、生平、著述、词作、词论
4、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于足以代表其文学成就的诗、文却乏人问津。本文对他人所言已多而自己又无新见的部分以“研究述论”方式作一总体鸟瞰,而对于他人所涉不多的五古及散文则分列单节予以论述。一晁补之研究述论(一)一般而言,研究一个文学家及其文学成就,“知人论世”是很重要的,只有对他身处的时代大环境和家族小环境,以及他个人成长的经历和心理发展、性格变化有较全面细致的把握,作为这个人的独特形象才能从历史材料中跃然而起,栩栩而出。晁补之所处的时代,是北宋的中后期,这是一个文化高度发达,党争也日益激烈的时代。士大夫由政见相左逐渐演化为意气用事,新旧党之间互相倾轧,新旧党各自的内部
5、也矛盾重重,党祸文祸,此伏彼起,看似繁华的盛世下有种种可见和不可见的危机。文人处于斯世,大体都有放逐与回归的交替生活经验,心态上也有着主体意识高扬和压抑的不同表现,这一点,沈松勤的《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萧庆伟的《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有较详细的论述。晁补之的家世和交游,颇具代表性。晁家是宋代典型的一个官僚家族,与吕氏家族并称中原两大世家。从十世纪至十三世纪,有据可考者绵延十代之久,至晁补之时家族成员已达五百余人[2],以至外人很难准确理清他们的世系传承。晁补之的高叔祖晁迥曾官翰林学士承旨,以太子少傅致仕,
6、在真宗一朝声名极盛,以至补之的好友张耒和《宋史》都将晁迥误认为是补之的高祖。这个错误清人多有考辨,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宋史》条即有辨正,考出补之乃晁迪之后。清代劳格《读书杂识》卷九更列出宋代晁氏九代世系共118人,且列出资料出处,纲目清晰,晁氏世系大体得以呈现。二十世纪以来,对晁氏家族世系考辨最力者当推王德毅的《宋代澶州晁氏族系考》(文载《刘子健博士颂寿宋史研究论集》第21—28页,日本同朋舍1989年版),该文对晁氏姓源及宋代晁氏流变做了较为详实的考证,并附以晁佺一系十代世系表,让人一目了然。后来,美国汉学家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刘宁据哥伦比亚大
7、学出版社1992年版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载有《晁氏家谱》及《南北宋时期的晁氏家族》,补充了王文的不足,并尽量列出家族成员的生卒年月和官品婚娶等。但王文重在说明思想文化传统对家族延续的重要性,包弼德之文则重在说明成为地方精英才是巩固家族地位的重要保证。罗凤珠的《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台湾乐学书局1998年)不仅载有“晁补之家族世表”,还对晁氏家族及其姻亲师友分别考辨和附表。第三章第四节“晁补之师友对晁补之的影响”详列了补之与师友之间的交往,使晁补之的家世交游情况变得更加清晰。近人对于晁补之世系及交游的研究,尚有刘焕阳《晁补之世系考辨》(烟台师范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