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

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

ID:20425908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_第1页
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_第2页
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论1930年代左翼电影中革命女工形象,1933年,夏衍创作了一部《前程》,讲述了30年代娜拉的故事,不过主角换成了女伶苏兰英,抛弃舞台生活,成为全职太太后,为家庭尽心尽责。但当丈夫平步青云后立马驱逐她。最终她又重新回到了舞台自力更生。影片放映后,关于娜拉的出路引发了巨大争议。一种认为,只有劳动人民的苦难才是唯一值得描写的题材;一种认为,女主人公从家庭回到舞台并非妇女的前程,而应该走入工厂和参加革命斗争,成为革命女工。且不论两者的分歧,我们可以发现,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女工才是严格符合左翼意识的女性之

2、前程。然而,当左翼意识投射在左翼银幕上,如《现代一女性》的王安琳,《三个摩登女性》的周淑贞,《新女性》的李阿英等。虽然革命女工占有思想高地,往往扮演拯救者/启蒙者的角色,但在影片中却往往不是令人瞩目的主角,而且备受左翼剧评人的批评与争议。为何?一、处于影像边缘的拯救者左翼电影常常在一个影片中构建两个/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而且这些女性形象在故事结构中的行动范畴不同,往往形成被拯救/拯救的模式。如《现代一女性》中王安琳是小资产阶级女性萄萄的启蒙者。当沉迷于爱情的萄萄对情人心灰意冷时,恰巧王安琳对她的同志之爱填补了俞冷的情人之爱,萄萄最终

3、听信了王安琳的劝诫恋爱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分。我们不应当为恋爱而牺牲,我们要做的事多着呢,而走向了光明的路。相比萄萄而言,这位拯救者的戏份却很少。而且,王安琳在萄萄心中的形象从讨厌变得伟大的过渡显得突兀。《新女性》中阿英不仅成功制止了韦明自杀,帮韦明用武力打击了王博士,轻易地把王博士摔在地上。编剧孙师毅在《新女性作意》:虽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女性之中,却也正不难发现出新的女性型之临盆的预兆;而这在别一阶级,却并不是如此难产的。在剧中曾经触及面掠过的另一个工人女性;便略略可以看出是已经成长了的新型的一幅剪影。故事层面,李阿英不仅是韦明

4、生命的拯救者,是思想上的启蒙者;话语层面,阿英是编剧所冠冕的新女性。但是,对于这位新女性,显然处于影像边缘,而非故事的主角。夏衍曾对此表示不满:题名《新女性》而实质上只能描写一个不新的女性的没落和若干唆示地透漏出一点真实的新的女性的产生的前兆,这也许可以说是一种剧作家的悲哀!二、革命思想与传统身体的产儿《新女性》把革命女工的雄性色彩表现到极致。影片故意选用了一位体育运动员扮演李阿英角色。片中李阿英的头发似乎从未梳过,乱蓬蓬的。上身穿着深色的上衣,虽然领口的纽扣松垮,但并没有让人有窥视的欲望,下身则穿着一条宽大的裤子。最令人惊讶的是,

5、阿英具有超强的身体力量。当韦明受了羞辱回到家晕倒在地后,阿英轻易地把韦明抱起来。当王博士企图羞辱韦明,阿英挺身而出与王博士挑衅,轻而易举地把王博士的拐杖折成两截。王博士把椅子重重地砸在阿英身上,但阿英却毫无无损,立马起身反抗,经过激烈的搏斗,阿英终占上风,王博士被打在地。尽管这个英雄现身的情节令观众大快人心,但是阿英是一个真实的女性吗?张英进认为,阿英与一位有影响的左翼批评家的笔名重名,这也许并非文本巧合。阿英的原名为钱杏邨,在三十年代初期大量参与文学批评中去,尤其是中共的地下电影小组中。在电影中,只有李阿英(对一个没有性别特征的现

6、代女性来说,这是一个可男可女的名字),有权为新女性进行详细的重新定义。在革命女工身上,我们很难看到女性的情感和身体特质。阿英不仅在左翼男性的想象烛照中被去性化,而且作为我的个体性被抽空,为我们这种集体符号所取代。当韦明临别时,李阿英对韦明说:我知道,你的烦恼比我们多,痛苦比我们复杂,我是知道的;但无论如何,自杀总是弱者做的事!可见,与韦明对话不是个体的阿英,而是集体符号化的我们。我们的所指显然是女工群体。影片最后在《新女性歌》声中结束。《新女性》的主题歌,也表达了左翼电影创对新女性的定义:新的女性,是生产的女性大众;新的女性,是社会

7、的劳工;新的女性,是建设新社会的前锋;新的女性,要和男子们一同,翻卷起时代的暴风!歌词中,新的女性完全可以被无性别差异的群众、大众、无产阶级所取代,新女性被纳入无产阶级队伍中,把女性解放与社会解放融为一体。而且表现在镜头上,则是仰拍镜头下昂扬前进的革命女工群体形象。总之,新女性身上原本的女性特征与个体自主性被抹杀,抛弃爱情与情感,而以中立色彩的集体符码纳入强调阶级对立左翼话语系统中,成为左翼话语在政治符号层面上对新女性所建构的理想形象。连左翼话语内部都不得不承认她的理想性。王尘无认为银幕上李阿英并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而是一

8、个理想的人。关于革命女工逐渐呈现出中性化的原因,学者总是从男性为主的电影创身上去追溯原因。的确,如果说在女编剧创作的《现代一女性》中还能看到母亲的影子,因为尽管受到左翼意识的规训,但由于性别认同,不免在革命女工身上流露出母性。而在男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