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

ID:20423605

大小:1.10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8-10-1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_第1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_第2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_第3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_第4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白血病leukemia舒毅刚白血病概述白血病是累及造血干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瘤细胞特点: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全身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特点:患者可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全血细胞减少。浸润组织器官—肝脾、淋巴结、睾丸肿大;牙龈增生;皮肤、骨骼、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根据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程度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发病情况我国发病率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男)或第8位(女),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以急非淋最多见,其次为急淋,慢淋少见,男>女。成

2、人以急粒多见,儿童以急淋多见。慢粒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慢淋多见于老年,欧美多见。白血病.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HTLV-1、EBV,HIV等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电离辐射,如核爆炸时以及某些疾病(真红、强脊炎)放疗时,多引起急淋。化学因素:苯及含苯的有机溶剂;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多引起急非淋;乙双吗啉、氯霉素、保泰松等可能致白血病,在白血病出现之前常表现为全血减少。遗传因素:单卵孪生子;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再障;慢粒ph染色体断裂等。其它血液病:MDS、MM、PNH、MPD、Lymphoma等。白血病.概述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白血病起病急缓

3、不一。大多起病急骤,多以发热、多部位出血(可有严重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起病慢者多以苍白、乏力、虚弱等开始,进行性加重。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正常细胞减少症群贫血:半数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常为首发表现,进行性加重。发热:半数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时期,热型不规则,高热多为感染。出血:出血部位以颅内出血最严重,皮肤、黏膜、阴道流血最常见,M3型易致DIC,引起广泛严重出血。感染原因:粒细胞缺乏。感染部位:多为口腔、咽峡部、呼吸道和皮肤,其次为肛周和泌尿道。感染细菌类型:多为G阴性杆菌,近年阳性球菌及真菌亦多见。急性白血病急性白

4、血病临床表现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群肝脾淋巴结肿大:所有类型白血病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导致肿大的程度不同。骨关节疼痛:如胸骨压痛;骨关节疼痛以儿童多见;骨髓坏死时剧痛;ANLL可导致绿色瘤。口腔及皮肤:M4或M5时可致牙龈增生肿胀,呈海绵状,有出血及明显牙痛;亦可有皮肤粒细胞浸润或皮肤溃疡。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群CNS白血病:因为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可发生于各期,缓解期多见,以ALL最常见,儿童尤甚;可有头痛、呕吐、颈抗、抽搐及昏迷,脑脊液检查可确诊。睾丸:仅仅次于CNSL的髓外复发根源,可出现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男性小儿急淋多见。

5、其它: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泌尿生殖道系统浸润及电解质异常。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血象大多数白细胞升高,晚期更显著,可达100×10e9/L以上,为高危白血病;少数可正常或减少,可达1×10e9/L以下,为非白血性,前者外周血中可找到原始幼稚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有幼红细胞。大多血小板减少,晚期极度减少。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骨髓像增生极度活跃,主要为白血病细胞,有裂孔现象(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细胞形态有异常;原始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30%可确诊;低增生性AL: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30%;Auer

6、小体仅见于ANLL,常见于M3。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细胞化学染色染色方法急淋急粒急单 过氧化酶染色(POX)(一)++~+++-~+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NSE)(一)-~+++~+++糖元染色 (PAS)+~++-~++~++(能被NaF抑制)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正常细胞染色反应:主要存在于髓系细胞胞质中。原粒细胞常呈阴性反应,从早幼粒细胞阶段起呈阳性反应,细胞愈成熟POX反应愈强烈。N常>98%,积分值350-400。E强阳性,B呈阴性;原单阴性,幼单弱阳性;淋巴、巨核及红系阴性。临床意义:AML-M2:细胞分化较好时阳性率可>20%,粗颗

7、粒型。棒状小体(+),M0、M1有时呈(-)。M3强阳性。M4阳性,原粒和原单应通过酯酶染色鉴别。M5弱阳性或阴性,颗粒细小。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阴性。POX获得性缺陷症呈阴性。实验室检查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S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临床意义:SE是粒系细胞所特有,即萘酚AS-D氯乙酸酯酶,称为粒细胞酯酶。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的SE和NSE都呈阳性或强阳性,但其阳性反应能被NaF抑制。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主要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正常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7-51。临床意义:(一)鉴别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8、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显著增高,病毒感染一般不增高(二)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1.CML和类白血病反应:前者显著减低或阴性,病情缓解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