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ID:20409115

大小:63.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_第1页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_第2页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_第3页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_第4页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谢赫的“六法论”尤力熏要,他的这些审美思想不只是适用于绘画研究,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形式,佛造像就是其中一种,这次以山东博物馆馆藏佛造像为例,以“六法论”为探析基础,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佛造像的艺术和审美特征。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存,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谢赫

2、;六法论;佛造像;气韵生动;魏晋审美1、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特点的出现与发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特点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思想有这样一段论述: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是美学思想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勃勃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在艺术表现中,作者更加注重自己情感的表达,更加注重作者内心思想的一种表达,不再过分追求文字或者内容的表现,实践先于理论。(二)谢赫

3、审美思想的发展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追求“白贲”艺术美之上,谢赫的审美理想与之相趋同。他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因为他是著名的人物画家,另一点也是非常主要的一点就是他在美术理论方面的著作贡献。谢赫所著述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现在所存最早的较为系统论述美术理论的专著,同样也是他的审美理想的一种表现。这个标准就是“六法论”: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首先是鉴赏画作的第一要求一一气韵生动

4、,这也是最高的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的五法,都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先决条件,“气”与“韵”本为二义,在这之前有顾恺之的“传神论”,也是对其的一个继承和发展,“骨法用笔”和“气韵生动”也密不可分,众所周知,人物都是有血有肉、骨肉相连的,如果说“气韵生动”指的是人物内在的灵魂和心理、气质的话,那么“骨法用笔”指的则是人物的骨相,用笔来提取表达对象的容貌、骨相法则,从而展现其风神韵味,这条与顾恺之的“形神”观点也是相通的。2、佛教造像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

5、:佛教兴盛。佛教艺术的一个主要表现内容可以说就是佛像,佛教美术就是为了传播佛教的思想而兴起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佛教美术冰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在人们思想上的渗透和深入,佛教艺术也在各地逐渐发展起来,佛教造像则是最能体现佛教艺术兴盛的景象的一种形式。3、“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在佛造像的初始阶段,匠人们由对佛像的敬畏,在刻画方面遵循天竺传来的佛教形象特征,与“传移模写”、“应物象形”相一致;后期佛教?术的渐趋发展,逐步演变为更为现实的特征,趋于世俗化,在衣饰上更为华丽精致,包括面部刻画

6、,同样符合“随类赋彩”;而在“经营位置”方面,多数佛造像都是为逝者祈求灵魂安定,与生死轮回相关,在艺术表现上则为半圆坐像,与佛教信仰相一致;对于“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的运用则是尤为重要和突出的。(一)“气韵生动”与佛造像间的关系“六法”中以“气韵”这一点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国的艺术精神,谢赫最先提出“气韵”一词,可以说是由当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积累得出的,顾恺之曾提出的“传神”与之相通。这两个都是指在魏晋时期玄学风气下来鉴识人伦的一种概念,到了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兴起,学风也幵始变化,对于人

7、伦的鉴识转变为对人体气韵、思想上的欣赏。所以“气韵”原本是人伦品鉴下来形容人的一个概念,韵的本意是指一个人在形态、体态上所展露的一种姿态、神态、气质的美感,体韵则是身体之韵,通过人体的表现来给受众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没有办法具体触摸或者感觉的,它并非是真实具体物质的存在,同样也不能单独存在,只能通过媒介传达。它的原本的含义是指代表现对象的精神状态、思想情操、体姿风貌所显露的美,也指在其在形体中展露的淡泊、空灵、雅致等某种情调美和令人仰慕的个性特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展现一个人的品质、行为的高尚等等。它展

8、现的是一种性格,佛教的特点一一静谧而深沉。作为教徒应该拥存的放松淡然和坦然自如的威仪。而这种性格的表现正是通过“韵”来表达的,艺术不能把刻画人的形体作为目的,而是要以形体表现其精神状态。(二)“骨法用笔”与佛造像间的关系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二归乎用笔。”骨气形似及立意皆靠用笔来表现。在佛造像中,虽然没有真切的用笔,但是在佛像的刻画中同样需要刻画骨相,相人所谓的骨法,不仅指形象结构,而是因为从一个人的骨相中可以看出人的身份,实际上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