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

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

ID:20399602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3

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_第1页
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_第2页
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_第3页
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_第4页
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说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贡献杨九俊李吉林老师是江苏人民优秀的女儿。江苏教育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特别是语文教育,更有一片肥沃的土壤。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史,是与江苏人的努力分不开的,特别是叶圣陶、吕淑湘等,更是对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作出奠基性贡献的大师。今天,江苏的语文教育在全国仍有重要影响,江苏有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斯霞、李吉林就是杰出的代表;江苏母语教材建设成绩斐然,是除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外,唯一开发出国家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高中全套语文教科书的;江苏对语文教育的研究也很有特点,李吉林老师的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洪宗礼老师的江苏母语课程研究所,都是由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由旗帜

2、型的老师挂帅,集中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语文教育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都是与江苏的人文传统分不开,与江苏领导的支持、老师们的努力分不开。我是九十年代中期到江苏教育厅机关工作的,先后任师范教育处长、基础教育处长。98年任基础教育处长后,有幸从行政层面参与了李吉林老师的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和洪宗礼老师的江苏母语课程研究所的创办。李吉林老师的研究所,是在时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珉教授的关心下成立的,教育厅不仅批准成立,还拨出20万专款予以支持。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创办冠以“江苏”名号的研究所,省里专门下文并拨款,是破天荒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江苏语文教育根深叶茂的原因。李吉林老师在

3、语文教育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个人理解,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为了儿童”的人生宗旨。8李吉林曾多次把孩子比喻成小鸟,她说:“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丽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这是我心中的小鸟之歌。”“多少次、多少回,小鸟之歌在我心中鸣响。歌声中,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智慧,儿童的情感,让我激励不已。此情此境,如诗如画,我仿佛也是诗人,饱含着深情,在儿童的心田里,写着明天的诗句。儿童,是我心灵的寄托。一切为了儿童,是我教育理念的核心。正是‘为了儿童’,使我成为一个执着的探索

4、者,不倦的学习者,多情的诗人。”为了儿童,李吉林有了情境教育,李吉林的人生有了意义。“何谓‘意义’?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得少,便没有多大的意义。何谓‘自觉’?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一种事情,便是自觉。”(冯友兰《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境界》,见李中华编《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冯友兰先生的这段阐述,可谓说透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和人生。李老师“为了儿童”,贵在自觉,而且一直在执着地“了解”,这就使“为了儿童”真实、具体。人们经常讨论教师作为职业与事业的区别,冯友兰先生也把人生分

5、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职业”,是一种功利境界,“事业”则是超功利的,是一种道德境界,而李吉林老师对语文教育、对儿童教育执着去探索、去了解,其实已在走向天地境界。“为了儿童”,已经成为贯穿她生命的一根红线,已经成为照亮情境教育、照亮她整个人生的一支火炬,正是在这里,我们才可以真正领略她的人生意义和人生境界。⒉不断创新的可贵品质。在教书匠和教学艺术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要具有教学的创造性。克莱德·E·柯伦在《教学的美学》中说过,教学“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造性工作便是艺术。”(克莱德·E·柯伦著,周南明译:《教学的美学》,《教育研究》1985年第3期

6、),在这里,“创造性”8和教学艺术一脉相连。李吉林老师无疑是教学的艺术家,稍作解读,我们还可以从李吉林的创造性工作中梳理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①教学的创造,其基础是对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其理论基础不断丰富的过程。情境教育能够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可见李吉林用力之勤,功夫之深。②所谓创造性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形成教学个性,以至浑然一家的教学风格。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歌德等《文学风格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李吉林老师的教学无疑达到了风格鲜明、炉火纯青的高境界。③创造、创新不仅是对他人

7、,也包括对自己的不断超越。李吉林从情境教学,走向情境教育,走向情境课程,正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创新自我的过程,这需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巨大的创造力。李吉林老师为许多有志于改革的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人们经常在讨论“创造力可不可以教”,在我看来,如果认为创造力靠反复操练就可以获得,那必然会误入歧途,或者南辕北辙;如果基于对学习主体的唤醒、解放,注意培养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最为有效的则是“身教”,教师的教学就是创造性的,师风可学,对学生的熏陶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些方面,我想,追逐李吉林老师前行的身影,有助于培养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