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

ID:20399392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摘要:随着互联X技术形成了崭新的X络传播路径,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X络路径传播中促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需要利用传播介体的综合力将理论创造和现实需要结合为一体。本文在现存的X速发展过程中,不仅把西方文化渗透的东西给剔除,更要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一个可行的虚拟文化传播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虚拟路径  :A81:A:1006-4117(2011)10-0342-0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可以看作是一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普遍认同的过程。结合X络优点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要求,我们可以从文化X络发展的过程中,为大众化路径寻找更多的虚拟路径。  一、X络路径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一)X络路径可以打破了文化受众局限。在传统文化条件下,文化受到时空限制,而X络的开放性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X络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再以点对点的形式存在和传播,而是以点对面,面对体的形式存在和传播。因此,在X络条件下文化可以以文字、声音、图片、视

3、频等形态表现出来。这样的文化传播不再受受众的地域、时间、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可以从X络环境中自由抽取自己喜欢的文化内容。  (二)X络路径为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源类型。随着互联X迅猛发展,X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样不但可以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人群中获得不同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在X络中对不同文化类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分析学习,大大增加了革新和继承所需的种类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X络路径改变了受众对文化偏激的理解。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仅限在一定范围内,容易受

4、到时代背景、民族情节、地域特色和传授者的能力等硬性条件制约,这样的传播方式是短命和狭隘的。X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世界,剔除外部文化和本位文化的糟粕,吸收并继承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这样才会使本位文化更加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X络路径选择的可行性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还必须通过大众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并接受检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程度广大、辐射范围宽阔、影响人数众多,这就使单一的

5、教授式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大范围,多人数的传播要求,而X络路径的全球化和多点化也正好适合其内在要求。  (二)X络技术发展特点的要求。X络具备所有电子媒介的综合特点,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画、影视以及三维空间、虚拟视觉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整合与传播,使传播客体有全方位的知觉体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本身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所以我们用X络的这些优秀特点,将生硬的理论以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大众在轻松愉快、自然而然中被吸引。  (三)X络受众发展状况的要求。中国互联X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X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6、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X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互联X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X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而这其中可以很好的运用X络的人群主要是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他们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信息的传播、思潮的演变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创造者,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巩固。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X络路径选择的实现分析  (一)推动政府、学校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X络统一体。政府是研发和建

7、设X络载体关键技术的主要资金渠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平台运行重要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学校是知识分子的集散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逐步趋于成熟。把政府和学校结合起来,就是把路径和传播的主体、客体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整个路径链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系统。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X络技术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式X络工具相结合,是不同时代、不同意识形态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又完全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X络化建设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放到从规划到管理的整个过程,使一种新的X络技术成为一种新的宣传方式。  (三)

8、增强理论更新,将大众化的宣传日常化。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是源于社会实践,但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又有知识化,单调化的本质。基传播就容易游离于普通民众生活视阈之外,受众因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