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

ID:11734320

大小:2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 “生活世界”的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最早提出的。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对“生活世界”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但是并未对“生活世界”概念下过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他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和具体论述总结出这一概念的基本规定。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自然而然的世界———在自然而然、平平淡淡的过日子的态度中,我们成为与别的作用主体的开放领域相统一的、有着生动作用的主体。生活世界的一切客体都是主体给予的,都是我们的拥有物”[4],这个生活世界概念看来正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定义。胡塞尔说:“作为惟一实在的

2、,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5]具体地说,“生活世界”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非课题性的世界“是指我们在自然的观点中直向地面对现实世界”[6]。可见,非课题世界直面我们思的事情本身。它始终是一个被经验的世界,我们把它当做清楚明白的前提,因而也是思考和认识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第二,“生活世界”是一个奠基性的世界。“所有对‘生活世界’的探讨都必须以‘生活世界’本身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生活世界’的态度要先于其他的态度并构成其他态度的基础,或者说,其他的态度都奠基于‘生活世界’的态度

3、之中。”[7]第三,“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生活世界无疑是日常经验活动的意义源泉”[8],它是一个为”我“而存在的意义世界,它的意义是在自我运动中实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对自己有独特的意义,生活世界是“具体人”的生活世界,而非“抽象人”的先验世界,因此,生活世界的真理是相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第四,“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可以直观到的事物的构成总体。“‘直观’在这里意味着日常的、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9]它是一个自身无所遮蔽和隐藏的敞开领域,仅靠直观就发现的领域。 马克思主义传播回归

4、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如何回归生活世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包含着理解人的生活世界中一切问题的答案,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0]马克思主义传播回归生活世界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维度出发。大众的生活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传播的场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的场域。生活世界立足于现实的具体生活,包含了人类劳动、生产和交往行为等感性实践活动,容纳了情感体验、科学认知、价值诉求与道德关怀等。生活世界是最真实的,离开了生活世界

5、,大众化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和根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无从谈起。因为“生活世界是人类生活形式的历史展开图景。而生活形式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一般形式,是人类心性活动过程与物性活动过程的叠合展现形式”[11],“如果说,生活世界指的是生命的存在状态,那么,生活世界指的便是生活实有与应有的畛域”[12]。生活世界是人的活动的全面展开,是实现理想的场域,也是价值评判的尺度。生活世界的有效性在于人的参与。当前,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对受传者“生活世界”的疏离,主要是因为其在传播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上是一种单向度的“灌输式”、“独白

6、式”控制性传播和教育,而不是“传”与“授”和“教”与“学”双方互动的沟通式传播和教育。这样,马克思主义“意义世界”就很难进入受传者的“生活世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传统的传播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根本变革,让马克思主义有效融合大众的生活世界,对大众的生存和生活问题给予关心和解决,把人的“生存”变成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人的“生活”的过程,进而实现“生活意义”的跃升。 激发受众情感的心理认同 心理认同是指人们在情感及认知方面对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的认可和接受。心理认同反映和制约人们对特定事件的态度和行为。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7、。自我认同是指自己对自我现况、生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情境、未来希望、工作状态等各层面的认知和觉解,统合而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结构;社会认同是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每个人将他的社会世界区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社会类别,社会身份涉及个人将自己或他人定位为某一社会类别的体系,个人用来定义本身社会身份的总和就是社会认同。心理认同作用表明:要想对个人或者群体的思想、动机或者行为施加影响,必须先设法让他们产生心理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化大众,首先要化大众的情感。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首先要

8、建构一种有效的心理认同,要将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与社会群体的感情共鸣、文化归属紧密结合起来。当人们进行着精神上的交往时,始终伴随着交往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