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ID:20397233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_第1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_第2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_第3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发挥无声教育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心里充满阳光,在读书中找到乐趣,逐渐成长。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课外阅读,大量的阅读积累,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要还其语文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读书中识字、认词、感悟句子及修辞。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将课本切割,将自己咀嚼过的东西喂给学生,让学生味同嚼蜡,渐渐失去对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

2、里也强调:“语文课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在新型的教学观念下,兴趣教学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但效果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令人满意。如何真正做到兴趣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对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产生个人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

3、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因此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当代学生特点,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当代的高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

4、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够稳定、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如在教学《信陵君窃符救赵》时,有一学生提出侯生年已古稀,本已可终享天年,以他的智慧成熟,为何甘愿为信陵君赴死?这个问题真是太精彩了,它包含了有效问题的诱因,我首先赞赏了学生的新思路,及时抓住并进行点拨提问:“他为何

5、以垂暮之年,要为信陵君卖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就侯生北向自刭的原因,各抒己见,在同学们思想的碰撞与感情的共鸣中,课堂自然亮点闪烁、精彩诱人了。从而也就把握了所要表达的文章中心和内中潜寓的人文观念和民族文化精神,进而让学生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例如,我在上《我与地坛》时,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回忆并启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是用什么方法来打动你们的?”学生回答:感人的事迹。我紧跟着问:“那么他这种在抒写事情的同时倾注自己的情感的方法概括叫什么?”学生回答:

6、叙述中抒情。我接着问:“那么我们新学习过的《陈情表》呢?”这一问,学生活跃起来了,纷纷回忆,找到了相似的篇目,初中学过的《背影》,上学期的《项脊轩志》,回到本文,共同特点都是寓情于事,在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真切的深情,此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求同比较,举一反三,很快就解决了问题。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

7、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

8、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