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ID:20396166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_第1页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_第2页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_第3页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_第4页
资源描述: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界对两种文体表现出比较轻率的态度,于是有了散文和长篇小说数量上的膨胀。我曾经呼吁写作者对长篇小说的尊重,莫言更是直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批评界要求紧缩长篇小说写作的声音不绝于耳。相对而言,也许散文不是文学界的主要文体,关于散文写作的批评则是零散和宽松的,而且现在越来越缺少专业的散文批评家,哪怕是给散文以一定关注的批评家。检讨写作界与批评界的责任,应当是文学生活中的一项工作。在整体上,这些年的散文写作缺少和读者的对话关系,缺少和现实的对话关系,而写作者疏于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更是一个普遍的状况。在这一松散的状态中,散文不乏优秀之作

2、,文体有嬗变,技巧更成熟,但疲软之态始终未有大的改观。散文的“边缘性”是相对文体的边界而言,并不是指其价值“边缘化”,但目前散文的走势则令人担忧。九十年代以后,文化大散文的出现,曾经给散文写作带来新的可能和自信,也召唤了众多曾经游离于散文的读者。除此而外,一些体现了知识分子精神的思想文化随笔也在众声喧哗中发出独特的声音,这类写作可视为书写知识分子思想与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这些作者多数都是非职业散文家。一批类似文化大散文的文体和类似的写作者也随之出现,媒体和出版界乘机而上,由此共同营造了散文写作繁荣的幻影。在文化大散文逐渐定于一尊并不可避免地式微时,散文写作的虚假影响也为世人识破。现

3、在只有少数几个散文幽灵在新世纪文学中游荡。这一危机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散文的艺术问题,亦暴露了散文写作者的精神局限,而这两者都与散文写作无法传承现代散文精神、无法主动探索汉语写作的新可能、无法积极应对转型期的思想危机等有密切关系。在意识不到这些问题时,散文写作的难度在一开始就被消解了,而一种没有难度的写作必定会颠覆这一文体的尊严,也妨碍这一文体的创新境界。在文学的现实语境和市场、媒介、大众、俗世等更为贴近时,许多人把我们这个时代指为“散文时代”。其实这里的“散文”以及和它相对应的“诗”或者“史诗”并不是一种文体,而只是一种比喻。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从史诗时代到散文时代”这一命题

4、,形象地揭示社会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我在以前谈论散文的文章中曾经说过将“诗”与“散文”截然分开的局限,现在相对诗的时代说我们处于散文时代也只是一种相对宽泛的比喻。在经历了从“史诗时代”到“散文时代”的转型之后,人文知识分子感受最深的转型期问题之一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我们在刚刚遭遇现代社会不久,“后现代”的部分征候便开始出现,一双脚还没有完全踏进现代社会,又被“后现代”缠住。在我看来,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震荡远比西方现代社会转型时要剧烈和复杂,知识分子的分化、分歧和各自的内心冲突是在这一“中国问题”中产生的。——而这些问题和冲突,应当是促进散文这一文体发展的力量,是散文写作

5、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本源,但恰恰在这些方面,散文采取了回避和掩饰的姿态。如果再回到散文与“散文时代”的关系层面,我们也不妨说现时代确实是个可期的“散文时代”,这里所说的“散文”不是比喻,而是作为文体的散文。我们可以温习一下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些论述。鲁迅曾认为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就在其他文体之上,这是大家熟悉的论断。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散文时代”?周作人在1930年序沈启无《近代散文抄》时就说:“我卤莽地说一句,小品文是文学发达的极致,它的兴盛须在王纲解纽的时代。”“在朝廷强盛、政教统一的时代,载道主义一定占势力。”“一直到了颓废时代皇帝祖师等等要人没有多大力量了,处士横议,百

6、家争鸣,正统家大叹其人心不古,可是我们觉得有许多好思想好文章都在这个时代发生。”那时没有社会转型理论,不会使用转型期这样的概念,其实,所谓“王纲解纽”便是社会转型,所谓颓废时代、处士横议、百家争鸣、人心不古之谈都是这个时代的迹象。也是在这一层意思上,周作人进一步说:“小品文则又在个人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他结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源头。”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援引周作人前面的话并作了自己的解析:“若我的猜测是不错的话,岂不是因王纲解纽的时候,个性比平时一定发展得更活泼的意思么?”郁达夫确实是个

7、懂得散文真谛的人,他强调散文的个性,又注意到散文和现实社会的互动关系,现代散文的发展一直根植于社会现实,而且始终对公共领域的思想问题保持着敏锐的视角和言说的力量。郁达夫在《导言》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更以打破了械梏之后的文字为体用,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我一直以为,周作人和郁达夫的这些论述既揭示了现代散文发生的动因,也阐释了散文的本体性所在,其意义不可忽略。郁达夫的分析揭示了思想文化、个人和文字三者的互动关系,更是论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