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涵养不宜迟

人性涵养不宜迟

ID:20390300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人性涵养不宜迟_第1页
人性涵养不宜迟_第2页
人性涵养不宜迟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性涵养不宜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性涵养不宜迟  其次,他们都用刀子说话  知识者擅长的是笔墨,可是他们偏偏钟爱的是刀子,这类暴力工具既阴森,又血腥,按说在有着良善的人性的人手里是根本派不上用场的。可是,他们中的一个用刀子在校园的围墙外对一个年仅26岁的女服务员连捅了数下,致使受害人当场死亡,留下了一个年仅两岁还在吃奶的孩子;他们中的一个用刀子在浦东机场的大厅里公然对前来接机的母亲下了毒手,致使母亲当场昏迷并至今还在医院抢救。想来不是刀子的过错,想来也不是一时的性起,看来使用刀子的人心里原本就潜藏着冷酷的暴力崇拜。  第三,起因让人莫名惊诧  药家鑫驾车

2、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此为一错;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来找麻烦,于是产生了杀人灭口的歹念,遂从随身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其死亡,此为二错;杀人后,药家鑫没有施救,而是驾车逃离现场,途中再次将两个行人撞伤,此为三错。汪某仅仅为了学费,仅仅因为寄晚了一些,就对自己的母亲拔刀相向,全然不念母亲的生养之情,不顾以往的给他的无尽付出。看来事情根本不是逼上梁山的被迫无奈,也不是万不得已的铤而走险,一个不成理由的理由就酿下了惊天血案。  第四,非比寻常的家庭背景 

3、 我们无从考证两人确切的家庭状况,但是从公开出来的信息看,两人的家庭颇有些来头。药家鑫当天驾驶的肇事车辆是红色雪佛兰小轿车,汪某到日本留学5年,光每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就高达30-40万元。从两人的这两个细节来推测,他们都是殷实人家的子弟,他们在生活中得到了常人得不到的优裕,他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指数理应高于常人,然而,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未必能给家庭增添幸福。  令人羡慕的个人身份,让人向往的家庭环境,这些最终都没能够阻止悲剧的发生,看来足够的知识并不能保证提高孩子的人性含量,良好的家庭环境也不见得就注定能够给孩子打上向善的本

4、色。当我们的父母无私地给孩子铺就一切的时候,以为如此就可以让孩子走上阳光大道,殊不知过量的爱却偏偏将孩子送进了地狱。  面对人们的大惑不解和痛心疾首,笔者以为,上述两个悲剧的根子早就埋下了,无需不解和奇怪。从天使到恶魔的转变表面上是在转瞬之间完成的,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恶魔脾性已经被父母“精心”培育了多年,只是直到这么一天,魔性释放了出来,人们才觉得匪夷所思。远比人们更为惊愕的当然是行凶者的父母。他们最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也最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这种“直线的坠落”: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啊!他从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

5、!可事实就是事实,不愿相信也不得不去相信,不愿面对叶不得不去面对。惊愕和不解,对人们和这些父母们来说还是来得太迟了。  当网络把这两件事情公之于世的时候,着实让人们经历了一次精神地震和情绪海啸:惊讶、悲叹、愤怒、谴责。其实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一时间的惊诧说明很多人还只是把这种事当做个别和意外,事后的怨怒至多也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都无助于阻止悲剧的发生。关键是惊讶、悲叹、愤怒、谴责之后我们该反思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我们很多人只是关注已经闯下大祸的药某、汪某,却不太愿意关注那些虽未爆发却随时可能爆发的张某、李某;只是关注瞬间

6、发生的那一幕惨烈的场景,却不太愿意反省此类悲剧酿生的根由;只愿意相信此类事情只会发生在社会上、别人家,而绝不愿意相信竟会发生在他们的家里和他们的孩子身上。要知道,药某和汪某的家长当初看到社会上这等事情也是这样想的,倘若不是这样,事先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了,何至于让两个孩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何至于让这种悲剧会如此早早地兑现?何至于事到如今而大感意外?  一些家长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一切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而且表现出一种无怨无悔的样子;他们让孩子远离所有的家务劳动,而且任劳任怨,做好了包办下去的全部准备;他们阻止孩子参加各种有益

7、的文体活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高尚的公益事业,以为那是浪费时间;他们接受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惯例,乐于让孩子成为终身享受服务的对象,认为理所当然应该给予孩子这样的爱;他们容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傲视一切,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以为孩子还小,船到弯头自然直;他们无视孩子缺少同情之心,感恩之心,以为孩子少不更事,不用小题大做;他们接受孩子冷漠看待人间苦难和他人不幸的现实,认为你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他们宽容孩子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和犯下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愿意用钱去摆平一切或代为“收拾残局”。总之,“把你自己的学习管好,给我考

8、个好大学”成了千万个家长最大的期待和恒常的叮咛。在这样的理念下,孩子的道德品质、人格心理都被漠视了,扭曲了。对家长来说,孩子搞好学习就是给自己最大的安慰和最好的满足;对孩子来说,把学习搞好就是对家长的唯一的交代和最大的回报。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教育理念,孩子要不自私、冷漠、狭隘、骄纵也很难做到,收拾苦果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